上市商业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评价指标构建及应用研究
时间:2016-11-13 来源:www.51mbalunwen.com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 1929 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资本市场十分不规范,各公司为了筹集资金,到处散布虚假信息,导致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这种市场长期不规范最终引发经济危机,这也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在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的重要性。20 世纪 50 年代,西方资本市场正式提出 IRM 概念,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经过几十年探索,其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阶段,而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 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国在 IRM 这一领域的研究可谓是一片空白,但已有少数公司为上市或增发而进行路演,这是我国 IRM 的萌芽。此时,一些上市商业银行也偏好通过路演来吸引投资者。例如,招商银行于 2002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首发 15 亿 A 股,其董事长通过先后在深圳、北京等各大城市举办“路演推介大会”,共募集到资金超过 100 亿元,效果显著。 自 2006 年开始,我国全面开放金融业,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相继入市。由于银行 IPO 的融资规模很大,大部分银行在上市前均开展了路演、股价维护等 IRM 相关工作来吸引投资者;之后,上市商业银行又经历了非流通股禁售期结束和金融危机,为了稳定股价,很多银行选择及时披露相关信息,通过沟通维持投资者的信心。目前,IRM 日益得到证券市场的重视,在这一大环境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也积极参与其中,大多数银行在内部建立起 IRM 相关制度、部门、培训机构等,多家银行都曾在南京大学举办的 IRM 年会的评选中取到较好的排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资本市场还尚未成熟,从 2014 年 11 月开始,我国股市经历了大起大落,市场非理性下跌也波及到上市商业银行,虽然银行一直以来都被视作优质蓝筹股,但在此期间也遭遇股票被大量抛售的问题。此外,我国目前上市商业银行共16 家,同时还有很多外资金融机构也加入到国内金融业竞争行列中来,导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型银行近年来的盈利增长情况不容乐观,频繁出现价值被低估的情况。2015 年 8 月 24 日,有 11 家上市商业银行“市净率”低于 1,占到当日“破净”个股的 50%。而 IRM 在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后,被认为能消除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降低融资成本。基于这些考虑,上市商业银行建立行之有效的 IRM 是重燃投资者信心、提高市场价值的重要途径,但在实践中如何衡量上市商业银行 IRM 水平高低却是目前尚需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基于上市商业银行 IRM 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对上市商业银行 IRM 水平进行评价,这对于完善上市商业银行 IRM 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 IRM 研究起步较早,但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 IRM 研究,下面将从 IRM 的价值、IRM 的开展方式及 IRM 的评价三个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国外学者研究表明,IRM 对于公司的经营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整理外文文献可以发现,IRM 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强投资者信心,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资本成本以及提升企业价值等方面。 首先,很多国外学者在 20 世纪末就提出了 IRM 能够降低资本成本,最终体现在公司价值的提高。Higgins 早在 1992 年就通过构建战略沟通模型发现:上市公司通过IRM,能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提高股东的忠诚度,最终达到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公司价值的目的[1]。Elliott and Jacobson(1994)也曾通过研究得出相同的结论:公司开展 IRM 相关活动,能促进其与投资者间的交流,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从而帮助投资者利用更为全面的信息做出正确决策,不仅有利于其维护自身利益,也能起到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保障公司有充足的资本支持其长远发展 [2]。此外,Bushee and Miller(2012)以 184 家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在聘请 IRM 专业服务机构前后的变化,最终发现这些公司在聘用 IRM 专业机构后,信息公开披露工作更加主动,也引起更多媒体、分析师以及投资者的关注,其机构投资者的比重有了明显提升,在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 其次,对于 IRM 对投资者的影响方面,Verrecchia(1999)认为,通过高水平的IRM,投资者可以获得并利用更加全面、真实的企业内部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对其的误导,从而减少甚至避免错误决策所引发的投资损失[4]。Breeman and Kelly(2000)认为,有效的 IRM 工作有助于加强公司的可信程度,提升现有投资者的持有信心,并引起更多潜在投资者的注意。此外,投资者的信任有利于确保兼并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避免不必要收购[5]。Bushee and Miller(2007)发现,开展 IRM 工作,有利于公司增强投资者信心,塑造良好声誉和形象,提高公司认知度,并吸引到更多现有及潜在投资者,最终达到提升股票流动性和降低资本成本的目的[6]。
.........
第 2 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投资者关系”(以下简称 IR)与“投资者关系管理”(以下简称 IRM)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中,IR 常出现在国外文献中,属于名词性质,而国内学者大多使用 IRM,IRM 侧重于管理过程,属于动词性质,但是二者内涵却是一致的。为了避免不同表述会造成混乱,以及遵从国内学术界的习惯,本文将只使用 IRM 一词。
2.1 国内外 IRM 概念研究
在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IRM 开始逐渐引起西方企业家和政府的注意,但其真正的发展成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0 世纪 50 年代初,美国战后迎来经济的再繁荣时期,此时大量的社会公众股进入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意识到他们不再只是与少数投行、经纪商、信托机构打交道,而且分散的新小股东也开始注重维护自身权益,认为自己也应得到公司同等关注。于是,经营管理者开始在公司内部成立 IRM 专职部门,支持相关工作的开展。之后,美国管理协会(AMA)于 1958 年召开关于 IRM的专题会议,讨论了开展 IRM 工作的必要性;在 1963 年,召开“投资理念和投资教育会议”,多方专业人士探讨了 IRM 实践的紧迫性及发展方向,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与此同时,相关协会和规范也陆续建立,各国协会及监管机构对 IRM 的概念也提出不同的解释。 1969 年,全美投资者关系协会(NIRI)成立,并率先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 IRM 规范——《投资者关系操作标准》,该规范将 IRM 定义为“公司通过财务、信息披露、市场营销等手段,与投资者等利益群体加强沟通,是一项旨在帮助公司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最大企业价值的战略管理工作。”在此之前,很多学者对 IRM 的定义仅仅是从投资者角度出发,认为 IRM 是通过信息披露来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而全美投资者关系协会(NIRI)将 IRM 的定义发展为不仅是对投资者有益的活动,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相关各界的交流,也可以助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
2.2 IRM 相关理论基础
20 世纪 30 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所有者不得不放弃其管理权而放任给专业的经营管理人。随着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逐渐分离,美国经济学家 Berle 和 Means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而该理论所涉及的所有者(即委托人)与经营者(即被委托人)之间的矛盾,即我们经常提到的“代理问题”。该理论首先假设委托代理各方均为经济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利益冲突:股东追求最佳的投资报酬及企业的快速成长,而经营者追求的是个人所得、声誉等,其利益与企业价值的增长无直接关系。而股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往往会采取各种方式对代理管理的经营者进行监督或者激励,由此产生很大一部分代理成本,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产生一定效用,但付出成本也很高。同时被监督者能够通过采取隐瞒信息等方式成功躲避监督,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因为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上市商业银行的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甚至可能会影响其正常运营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委托代理理论是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突显出来,而这种信息差异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道德风险,二是逆向选择。首先,投资者因自身无法直接参与到企业管理,或者经营者故意隐瞒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取内部信息而陷入信息壁垒,同时不能对经营者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在此情况下,经营者往往能够依靠自身的信息优势,做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经营决策。其次,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能无法正确判断经营者的能力和努力,或者对经营者的决策产生错误理解,此时投资者如果对公司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失去信心,就会通过卖掉股权的方式撤掉资金,转而投资他们认为会给自己带来更高报酬的公司。这种在信息不对称下的盲目决策,会导致现实经营良好的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价值被贬低,出现融资成本高、融资困难等问题,甚至可能会导致其未来发展出现更糟的情况,最终引发资本市场的混乱。例如,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多家银行都曾因投资者的“挤兑”行为而最终破产。
...........
第 3 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 IRM 发展现状及特点 ........... 18
3.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 IRM 现状 .... 18
3.2 上市商业银行 IRM 的特点 ........ 18
3.3 上市商业银行 IRM 的重要性 .... 21
第 4 章 上市商业银行 IRM 评价指标的构建 .......... 24
4.1 建立 IRM 评价体系的意义 ........ 24
4.2 IRM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25
4.3 IRM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说明 ..... 26
第 5 章 IRM 评价指标的应用——以中国银行为例 ........ 31
5.1 中国银行介绍 ........... 31
5.2 IRM 管理基础 ........... 33
5.3 IRM 实施质量 ........... 36
5.4 日常 IRM 效果评价 ........... 41
5.5 金融危机中 IRM 评价 ....... 45
第 5 章 IRM 评价指标的应用——以中国银行为例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IRM 日益受到上市公司管理层的重视,甚至将 IRM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部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 IRM 实践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但也不乏成功的案例。其中,中国银行的 IRM工作在国内银行业,甚至是整个资本市场中较为先进,并多次获奖,其成功经验对于上市商业银行完善 IRM 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5.1 中国银行介绍
中国银行(全称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早成立于 1912 年,是我国唯一一家百年金融机构,2004 年正式挂牌成立,并于 2006 年先后在港交所及上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H”流通发行上市的公司。期间,中国银行以每股 3.08元价格公开发行 64 亿股 A 股,共募集资金净额达 194 亿多元,是当时 A 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股票。 自上市以来,中国银行严格落实国内外监管要求,不断充实资本,完善风险治理,现旗下发展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及中银保险等控股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基金及租赁等多方面,是目前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多元化平台最广的上市商业银行。至今,中国银行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已连续 4 年被金融稳定理事会(FSB)评为系统性重要银行,并连续 26 年被美国《财富》杂志选入“世界 500强”,这也是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上市商业银行。此外,2004 年 4 月,世界权威评级分析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中国银行“财务实力评级/基础风险评估”上调至“C-/baa2”,并维持“A1/P-1”的长短期信用评级和稳定的评级展望,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最高评级,同时这也是对中国银行竞争实力的认可。
.........
结论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选择上市来募集资金,上市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资本竞争中建立优势,就必须实施高质量的 IRM,通过多渠道的沟通维护与投资者间良好的信任关系,以此赢得投资者广泛认可与支持。本文主要内容是上市商业银行 IRM 的评价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提出目前 IRM 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对 IRM 概念、相关理论以及上市商业银行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上市商业银行特点,创新 IRM 评价体系,用以指导上市商业银行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加以不断完善;最后,在本文的第五章进行了案例研究,运用新构建的评价指标,对有成功经验的中国银行日常 IR 维护以及特殊情况下开展的IRM 工作进行评价。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高水平的 IRM 工作确实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信任度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从而逐渐达到维护股价稳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的。同时,上市商业银行在特殊时点下全面、及时的披露相关信息,主动与投资者针对其关注内容进行沟通交流,也有助于上市商业银行平稳渡过难关,促进融资等特殊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良好的信息沟通以及高水平的现金分红也能起到维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作用,从而实现双赢。
.........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 债务融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2015-10-15
-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优化研究2015-11-02
-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BS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研究2015-11-03
- JA公司成本管理体系设计研究2016-06-11
- NK集团土地整理项目的成本管理优化研究2016-06-20
- 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与实现2016-10-04
- 上市公司制度社会资本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2017-02-07
- 基于EVA的HB制造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2017-08-11
- 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及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2017-08-14
-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商业银行会计战略管理研究20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