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国际金融 > 正文

基于系统GMM估计的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实证

时间:2016-11-10 来源:www.51mbalunwen.com作者:lgg
第一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01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4 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 635910 亿元,首次超过 60 万亿,成为经济发展速度最为迅猛的国家。但是,若考虑人口因素,以人均 GDP 衡量我国的经济规模,则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结构失衡、产能过剩、资源短缺等问题依然突出。2014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2014 年 9 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中指出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2015 年 12 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落实“十三五”规划,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我国今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提供相应的依据,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经济学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金融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金合理流动的作用。金融发展主要包括金融规模的扩大与金融结构的优化这两个方面。金融规模可通过金融资产的绝对数量来衡量(黄达 2004),通常包括直接融资额和间接融资额。金融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渐增强,金融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时,会增加金融体系自身的脆弱性,削弱金融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一旦遭遇较大的冲击就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因此,金融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两面性。金融结构的定义起源于 Goldsmith(1969)的疑问,即金融结构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金融结构通常被定义为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和,这包括各种现存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经营特征、经营方式,金融中介机构中各种分支机构的集中程度等。金融结构的优化不仅对微观经济运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关系着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面。
..........
 
1.2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全文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此领域的研究情况,并阐述了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我国金融发展的演进阶段。本章按照时间顺序,将金融发展分为数量扩张阶段、结构调整阶段、深化完善阶段,并进行详细的说明和阐述。 第三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运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 AK 模型,对金融发展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其中金融发展主要分为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而金融产业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是金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者均通过影响资本边际生产率、储蓄投资转化率以及储蓄率来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 第四章,实证分析。在系统梳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首先,参照相关文献将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分为金融规模、银行集中度、直接融资比例,将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划分为经济增长结构指数、经济增长稳定性指数、经济增长福利指数以及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指数四个维度,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权重进行测算,得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最后以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为被解释变量,以金融规模、银行集中度、直接融资比例为解释变量构建“系统 GMM”模型进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金融规模的扩大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银行业集中度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加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第五章,政策建议。根据实证结果,从适度缩减金融规模、降低银行集中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等三个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
 
第二章  我国金融发展的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4)—数量扩张阶段,在该阶段完成了中央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的建制,该阶段银行经营混乱,缺乏风险防范和自控意识,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第二阶段(1994-1997)—结构调整阶段,在该阶段分别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调整,银行机构的调整主要包括开展资产负债管理、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等,非银行机构的调整是指大力发展保险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信托市场等,该阶段银行业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经济增长势头迅猛,但是金融结构矛盾依然很突出,银行信贷投放结构与证券融资结构依然不合理;第三阶段(1997 至今)—深化完善阶段,在该阶段银行贷款和货币供应量持续增长,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金融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发,我国的金融规模持续扩张、金融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融资结构、信贷结构等方面依然不够合理,不利于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与此同时,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制,我国也在积极主动的调整金融规模与金融结构,以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提升我国金融发展的效率和层次,因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开展对我国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引导金融规模适度发展和合理调整金融结构使其更好服务于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1 数量扩张阶段 
为了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应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以发挥金融系统筹集融通资金,引导资金流向,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作用。在该阶段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中央银行的建立、三大政策性银行的组建以及商业银行体系的形成等。在 1984 年之前,中央银行既办理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商业银行业务,又履行着发行货币、制定货币政策、代理国库等中央银行的职能,这不利于中央银行更好地发挥自身在宏观调控和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在 1984 年之后,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把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一些业务交给当时的中国工商银行,自身专门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具体职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统一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保证币值稳定;第二,代理国库、为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第三,中央银行既对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又服务于金融机构。
............
 
2.2 结构调整阶段 
经过 1992 年全面筹措,1993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金融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当时的银行体系和非银行体系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银行体制的改革主要针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管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中呆账、坏账的比例日益增加,致使资本充足率远远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最低要求。为了使我国的资产负债比例达到国际标准,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进行管理。1994 年,中央银行发出《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自此我国商业银行正式实行资产负债管理。1996 年,中央银行正式下发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将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纳入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考核,更加全面的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水平,从而更真实的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经过第一阶段的发展,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种类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与此同时,相关管理机构也不断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规范、健康发展。第二阶段,我国非银行机构的改革主要包括保险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等。我国保险行业由独家垄断的经营模式发展到“老牌”、“民营”、“外资”三足鼎立的局面,尤其是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登陆上海,在当时的保险行业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从此,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行业格局。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于 1990 年和 1991 年成立,这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式形成,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正式颁布,为我国证券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992 年 10 月,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推出第一张铝期货标准合约,象征着现代意义的期货市场在我国的真正建立。自此,我国期货市场建设不断完善、持续发展。 
..........
 
第三章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制分析 .... 15 
3.1 理论模型 .... 15 
3.2 作用机制分析 .... 16 
3.2.1 金融规模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制分析 ........ 16 
3.2.2 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制分析 ........ 17 
第四章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作用的实证研究 .... 20 
4.1 指标选取 .... 20 
4.1.1 金融发展指标 ........ 20
4.1.2  经济增长质量指标 .... 21 
4.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指标权重测算 ........ 22 
4.3  模型构建和变量选择 ........ 24 
4.4  基于系统 GMM 模型的检验与估计 ........ 25 
4.4.1 模型选取依据 ........ 25 
4.4.2 模型合理性检验 .... 26      
4.4.3 模型结果分析 .... 26 
第五章  基于改善经济增长质量视角的金融发展建议 ........ 28 
5.1 适度缩减金融规模,促进信贷合理增长 ........ 28 
5.2 降低银行集中度,促进银行业竞争 ........ 29 
5.3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优化金融法制环境 ........ 30 
 
第五章  基于改善经济增长质量视角的金融发展建议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却面临着金融规模过度扩张、四大国有银行依然占据主体地位、直接融资比例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制,本文选取我国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12 年度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 GMM 方法分析了金融规模、银行集中度、直接融资比例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以及经济增长质量各方面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金融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银行集中度的降低能显著促进我国经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作用不明显。此外,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以及各方面指数对前期指数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继承性。从经济增长质量分项指标来看,直接融资比例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稳定性指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直接融资比例的扩大加剧了经济波动,降低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本研究从适度缩减金融规模、降低银行集中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等三个层面提出如下建议: 
 
5.1 适度缩减金融规模,促进信贷合理增长  
研究表明:金融规模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金融规模的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金融结构的优化程度远远赶不上金融规模的扩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推动作用更多的体现在金融规模的扩大上。如果进一步分析,金融规模的扩大更多是以间接融资的方式来体现,即银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直接融资规模虽然也有所增长,特别是以股票和债券为代表的票据市场发展迅速,但是相对于间接融资规模来说占比还是非常小的。与此同时,银行信贷规模的过度扩张还会导致资本流向房地产市场,引发房地产泡沫,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银行贷款又是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因此,要适度缩减金融规模,促进信贷合理增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好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银行应结合宏观经济形势、自身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能力,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均衡把握贷款投放的节奏和力度,实现信贷在季度、月度末以及月度之间的平稳投放,避免贷款在月度、季度之间大幅波动,努力实现“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结构改善、风险防范”的信贷投放要求。 第二,优化信贷资金投向。就地区而言,央行应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努力加大对西部的有效信贷投放,为西部地区创造良好的金融宏观环境。就产业而言,央行应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简化审贷流程,确保其合理的信贷需求得到满足。 
.............
 
结论
 
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之间相互作用。一方面,金融发展对金融监管的机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金融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不相同,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也就不相同,而金融监管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风险,因此,金融发展的水平不同,随之而来的金融监管也需要与之相对应。另一方面,金融监管的机制也会对金融发展产生作用,只有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水平相适应,金融发展才会得到优化,金融监管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金融发展,要完善金融监管,使得金融监管成为优化金融结构的推动力量。     具体而言,我国的金融监管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突出风险防御的重要位置,实现由“合规性监管”到“风险性监管”的转变;第二,创新监管理念,更新监管技术,引进高层次监管人才,运用科学的、合理的监管方式,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第三,引入动态监管机制,打击被监管者的投机心理,引导被监管者理性投资。与此同时,为了增强金融体系的活力,金融监管还要提供一个适度宽松的环境,使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的金融机构监管的作用。金融监管部门依据实际界定监管范围,减少过度干预,促进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和金融服务的立体化,为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整体实力。
.........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