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与实现
时间:2016-10-04 来源:www.51mbalunwen.com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最近从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在江苏等地上学的学生在开学一段时间后,相继出现流鼻血、起疹子等不良症状,后来经过家长的询问调查,推测出可能和学校的塑胶跑道相关。在媒体曝光后,记者进行了相关的走访,发现塑胶跑道最初来源于生产工艺,一直到后期的许多环节都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经调查走访发现,塑胶跑道的相关项目一般都是以建设工程进行立项,而相关承接的中标公司也都是建筑企业,毫无疑问建筑企业中标后会向外进行层层外包,加之监理公司缺少对施工过程进行专业监管的化学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因此更不可能对塑胶跑道的质量好坏进行及时的监管。 除了塑胶跑道的相关新闻,引人注目的还有全国多个城市都存在的烂尾楼问题。像石家庄、西安、廊坊等都出现过类似的事件,急需要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传说中的金马大厦,曾经施工规模庞大,后来沦为武汉“最牛”烂尾楼,毫无生气,令人惋惜。纵观其历史,原名为“明鸿大厦”,后来由金马房地产开发公司接手,并更名为金马大厦,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诸多问题导致被多家法院对其进行查封,后来其资金链断裂,自 1997 年全面停建,成为武汉甚至全国有名的“烂尾楼”。 通过这些新闻发现,尽管一些建筑企业应用了信息化系统,但从整体来说建筑企业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风险,并且这些风险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本文通过对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希望能够对一般建筑企业实际情况中潜存的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管控,帮助企业改善其绩效。 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具有低成本战略优势,但是在一些项目的竞争上,仍然很难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匹敌,其原因主要是质量方面没有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上,如果想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那么质量,一定是我们要严格把关并提升的方面。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质量进行监控,从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质量及安全等各方面出现了危机,不得不引起社会及国内外建筑行业广泛的关注。分析及管控相应风险,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并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从而可以保证企业项目的质量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相关的一些探索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7 年,彭宝玲在我国建筑业特征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应用 ERP 的风险主要包含理念变革风险、软硬件风险、及实施过程风险,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主要是通过提高 ERP 产品的可操作性,使其在应用过程中更加规范化、标准化12。 2008 年,任宏、祝连波根据建筑企业的经营特点及国家测评中心发布的消息为建筑企业构建出一个模型,其可以依据灰色多层次方法来进行评价。2008 年,董大旻等人在《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意义和框架》中认为我国应关注建筑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其可以提升自身实力尽快向世界先进企业看齐,要实现这个目标主要在于开发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 2009 年,赵根山在《浅议我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推行和完善》中认为建筑企业首先应明晰各职能部门的员工职责,然后根据自身情况构建风控管理机制,全程监督项目的运作,并对发现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来控制事态的发展15。2009 年,王颖在《国内建筑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及策略选择》中认为许多小规模建筑企业可以适当运用定量分析技术,并不断调整修改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中的模型方法,使这个过程更加标准和规范。
.........
2 理论基础和制度规范
2.1 内部控制与风险的管理理论
为了研究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本文需要了解一些理论基础和制度规范,来辅导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这些理论为接下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和支撑。 1936 年,“内部控制”出现在《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的公告中,其主要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而内部控制则解释为,企业为了保护库存现金及其它资产从而采取的手段和措施。近些年来,随着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的演进及发展,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引申都取得了进一步的诠释。 风险管理的本质: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试图管控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并将其根据真实情况进行合理的解决,保证企业可以提升自己的绩效并增强自己的实力。 企业在各种层次的活动中都要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只有在任何不确定情形时能够识别并预警潜在的风险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够真正的保证企业的效益。 内控和风险管理联系紧密,内控蕴含于风险管理之中,内控活动的实施其实最终目的就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由于技术等新的发展,更加推动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同步化。企业在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中,需要有一种新的风险管控理念,如投资者对企业的相关信息的信任等,在新的市场条件下,企业需要开展更加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以便可以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进行维护。
.......
2.2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建筑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之前,需要从内外部环境中收集很多信息,并记录到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因此,这会涉及到关于信息资源管理的问题,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可以指导建筑企业在信息收集和记录的过程中,如何快速进行相关信息的有效管理,并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合理的应用。 Smith 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增加了管理理论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理论的结合,使得信息系统理论和管理理论的融合得到了更好的处理,其主要是基于信息与信息资源概念 ,然后按照信息资源概念的逻辑结构进行展开。可以它仍然存在一定的约束,相对于霍顿的信息资源理论,Smith 的体系更加完整,它们可以说是美国信息资源管理理论领域的两朵奇葩。 德国的信息管理学家 Stroetmann 指出信息管理实际上是规划、组织和控制信息资源和相关信息的过程。信息资源主要由内容、系统和基础结构构成,而信息的全过程则是指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过程。 同时,国内霍国庆教授在关于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战略管理方面获得了较出色的成果。北京大学的秦铁辉教授依据网络和人际等信息资源特点,从新的角度对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进行了研究。胡昌平以社会信息为基点构建了宏观的信息管理科学体系,尝试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运行机制相对应的大而全的信息管理体系。
.........
3 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分析 ...... 17
3.1 建筑企业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 17
3.1.1 建筑企业的现状 .......... 17
3.1.2 建筑企业特点分析 ...... 18
3.2 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分析 ......... 20
3.3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 23
4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 ........ 25
4.1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 25
4.2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物理设计 ..... 31
4.2.1 设计思路 ...... 31
4.2.2 模块设计 ...... 31
4.3 RMIS 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 36
4.4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 36
5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评价 ........ 40
5.1 RMIS 实施评价方法选择 .......... 40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43
5.3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4
5.4 完善后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 ......... 45
5.5 评价结果分析及建议 ......... 47
5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评价
在对 RMIS 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之前,对国内外学者的文献做了一些调查研究。经过调研发现:周忠7将模糊数学思想运用到项目风险管理中,并给出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技术的相关观点。Irem Dikmen8等通过对 90 个事例的研究,得出了一个基于事例推理的模型,用其来评价工程项目的投标风险,并且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Irem Dikmen9分析了国际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费用超支风险,该文献结合模糊数学和影响图方法来进行风险分析,此为亮点之一。李泽红等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改进的Elman 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电力建设项目合同风险的评价模型,并以案例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10。Coelho 等通过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和层次分析法(connectionist approach)11,来对钻井的所有作业过程进行评估。Taroun 等运用 AHP/ANP(层次分析法/网络分析法)等方法,来对建筑项目中的风险评估方法应用进行检查12。王志文在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应用全生命周期理论,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分析、评估和管理方法13。 通过以上调研发现,在风险评价方法等方面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调查研究,并以诸多实证和案例为辅助方案,来验证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风险评价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因此,本文可以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来评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效果,从而为建筑企业风险的有效预测、控制和防范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
结论
本文在现有的相关理论、平衡计分卡及 COBIT 模型的基础上,对 A 公司进行了RMIS 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构建 RMIS 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核心在于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国内外各种研究成果为基础,本文尝试建立符合建筑企业实际情况的 RMIS 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扮演者关键的角色,其对于评价结果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平衡计分卡和 COBIT 模型结合也是对 RMIS 评价方面的一种实践创新。COBIT 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 IT 治理和管理框架,利用其过程能力模型对企业进行RMIS 的评价是非常合适的。本文将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为一级指标,然后参考COBIT 框架中的具体指标来构建属于平衡计分卡四个层面的主要二级指标来作为RMIS 评价指标的内容,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 RMIS 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数据清晰且可靠,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第三,RMIS 评价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不断完善。在风云变幻的如今,企业所有的业务活动都要适时作出调整,RMIS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环境及技术等因素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完善,所以,RMIS 评价工作也要随之而作出动态调整。 同时,由于本人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研究尚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比如在设计 A 公司 RMIS 评价指标体系时,细化和裁剪了 COBIT 框架中不是很重要的指标要素,只保留了和建筑企业风险特点相关的一些具体要素。
.........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 高管特征、风险管理与企业价值——基于我国上市公...2021-01-08
- 现金流量与企业竞争能力研究2015-09-14
- 企业战略转型期的财务战略研究2015-09-20
-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研究2015-11-28
- 对A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2016-01-23
- 企业社会责任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2016-01-27
- 金融关联、商业信用与企业融资约束2016-04-19
- 作业成本法在精铸企业的应用设计2016-08-03
- 企业间高管联结对多元化投资及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2016-12-07
- 高管增持与企业绩效201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