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号假说的A股公司中报自愿审计的动机研究
时间:2016-09-17 来源:www.51mbalunwen.com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审计起源于政府的强制要求。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必须进行强制审计。因此,曾经有研究总结认为我国上市公司没有自愿性审计需求 [1]。而对于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以下简称“中报”),除了证监监管部门规定的特殊情形之外,上市公司是不需要进行中报的强制审计的。但自 90年代开始,我国资本市场上却存在一些本身不需要强制中报审计的上市公司自愿进行中报审计的情况。假设企业没有自愿性审计动机,那我们就无法解释上市公司的中报自愿审计行为。这需要从我国上市公司中报强制审计的制度背景开始说起。 自 1993 年以来,我国证监会开始有了上市公司必须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规定。2001 年由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32 号——中期财务报告》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的具体编制进行了规范化说明。中期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和年度财务报告相比,更具有时效性和相关性。从中报的时效性角度来看,中期财务报告使得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频率加快,比年报的及时性和灵活性更高,更有利于缓解资本市场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资源配置。从中报的相关性角度来看,中期财务报告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监管者等利益相关者更全面地了解上市公司更加详细、有用的财务信息,更加方便地做出良好的决策判断。因此,中期财务报告比年度财务报告的预测功能和决策相关性更强[2]。另外,中期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具有推动资本市场有效运转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时杰,2003)[3]。如果说年报好比上市公司的“验金石”,则半年报就好像是上市公司的“预报器”,而季报就像是上市公司的“探路器”(宋永春,2007)[4]。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已经成为投资者等广大利益相关者进行更好的决策和预测的工具,其重要性不容小觑。本文的研究对象“中期财务报告”特指上市公司的半年报。
..........
1.2 相关文献综述
信号假说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国外学者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乔治?阿克洛夫在《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一文中,以旧车市场为例,说明信息不对称问题存在于市场交易的买卖双方之间[9]。信号假说理论最开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1972)在研究劳动力市场时正式提出的[10]。随后,审计领域也引进了信号假说理论,主要研究公司经营者与股东、债权人之间的信号传递问题。公司经营者是受托者,作为信号的发送者;股东和债权人是委托人,作为信号的接收对象;而审计则是一种作为保证信号有效传递的途径,而且审计本身也是一种值得信任的信号。 公司选择审计师也是一种信号。公司进行审计与否,或者选择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都是一种信号传递[11](Cameran,2000)。现有关于审计领域的信号假说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 IPO 市场(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发行)或信贷融资市场中,研究选择不同的审计师如何分别影响股权和债权的融资成本[12](张娟等,2010)。 国外对信号假说的研究开展较早。在 IPO 市场的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Titman et al(1986)和 Dater(1991)的研究,他们构建了不同的信号模型,研究处于信息优势的企业家向处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准备发行新股时,不同审计师质量的选择的信号传递作用。但 Titman et al 认为高风险的企业会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低风险的企业会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作为信号传递的工具[13];而 Dater的结论却恰好相反,他认为风险更高的企业会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作为信号解决逆向选择问题[14]。Beatty et al(1989)实证检验了选择较高声誉的审计师的 IPO公司,其市场初始回报低于雇用较低声誉的审计师的上市公司[15]。Fifth(1998)发现尽管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 IPO 公司可能得到更高的股价,但是统计上不显著[16]。Willenborg(1999)发现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 IPO 公司其 IPO 折价更少[17]。Lee et al(2003)也用价值模型证明了审计师的信号功能[18]。
...........
2. 中报自愿审计动机的制度背景和理论基础
除了证监部门规定的强制审计情形外,上市公司为何愿意花费一定的成本自愿进行中报审计?本章首先分析中报审计的制度背景,然后从信号假说理论、审计需求理论、审计需求的信号传递理论出发,最后对上市公司的中报自愿审计的动机进行一个理论上的总结。
2.1 中报自愿审计的制度背景
1997 年以前,我国中期财务报告基本是不需要进行强制审计。因为,中国证监会在 1994 年和 1996 年的中期报告内容与格式信息披露准则中都指明“除特殊情况以外,上市公司提供的中期财务报告不需要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可是,上述准则并未提到“特别情况”具体是什么“情况”。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1997 年以前,我国基本没有强制规定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需要经过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自 1998 年开始,我国对中期财务报告是否需要经过强制审计有了具体规定。1998 年,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三号〈中期报告的内容与格式〉》[54]明确规定了对上市公司是否需要进行中报审计的情形:“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除了以下情形之外不需要经过审计:(1)公司股票交易按照《股票上市规则》的要求实施特别处理的;(2)准备在下半年申报配股事项的上市公司;(3)在中期制定了分红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同时这些预案将于下半年实施的;(4)其他按照规定应该经过审计的情形。”所以我们基本能够认定,自 1998 年以来,除那些实施特别处理的公司、准备在下半年申报配股的公司以及在中期分红或者转增股本的公司以外,证监会没有强制规定其他公司对中期财务报告进行审计[2]。
..........
2.2 中报自愿审计的理论基础
从我国对中期财务报告强制审计的规定中可看出,除了需要强制审计的特殊情况,上市公司为何会花费一定的成本选择购买自愿审计呢?上市公司是否是通过自愿审计这一行为向一些特定主体传递信号呢?如果是,自愿审计这一行为是向特定主体传递什么方面的信号呢?为了能深入挖掘上市公司自愿审计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首先需要分析信号假说、审计需求理论、审计需求的信号传递理论,再依据这些理论对中报自愿审计的动机进行总结。 信号假说理论是解释上市公司选择自愿审计的动机的基础。信号假说的观点是,不同的活动、行为都可以构成信号。不同的信号可以由活动或者决策传递,以证明代理人具备某种值得信任的信息或者属性。信号假说是从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发展而来的。在参与事件的人群中,有些参与者处于信息优势,有些参与者则处于信息劣势,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此产生。所以信息不对称主要是不同的参与者了解或者熟悉某些事件的情况的程度不同[55](张维迎,1996)。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我们把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之为“代理人”,相应的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就称之为“委托人”。
..........
3. A 股公司中报自愿审计动机的信号传递机制分析 .......... 19
3.1 中期业绩信号传递与中报自愿审计 ....... 20
3.2 新发行证券再融资信号传递与中报自愿审计动机 .... 21
3.3 银行信贷融资信号传递与中报自愿审计动机 ..... 23
3.4 股权激励信号传递与中报自愿审计动机 ...... 24
4. A 股公司中报自愿审计动机的实证检验 ..... 26
4.1 研究设计 ......... 26
4.1.1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 26
4.1.2 研究模型及研究变量 ........ 28
4.2 实证分析 ......... 31
4.3 稳健型检验 ..... 36
4.4 实证结论 ......... 37
4.5 政策建议 ......... 39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41
5.1 研究结论 ......... 41
5.2 研究局限 ......... 42
5.3 研究展望 ......... 43
4. A 股公司中报自愿审计动机的实证检验
4.1 研究设计
考虑到沪深两市交易所在2006 年和2012年都对中期财务报告审计制度进行了修订,为了控制制度背景的变化对样本选择的影响,我们以 2007-2012 年进行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沪深两市 A 股主板公司为自愿审计样本。 基本的样本选择思路是:先找到 2007-2012 年所有进行过中期财务报告审计的公司,再从这些公司中减去中期财务报告强制审计的公司。选取强制审计公司是以符合论文第二章制度背景中证监部门规定的上市企业中期财务报告强制审计的条件为标准,选择出符合监管部门的中期财务报告强制审计要求而被强制进行审计的样本为强制审计公司。其次,我们在所选择出的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样本中减去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数据缺失的样本(考虑研究样本一致性的条件),剔除了 ST、PT 和金融类上市公司(这些公司与其他公司在治理结构、金融模式及盈余模式等方面差别很大,不满足样本的代表性原则)。 最后,得到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过的公司共 662 家,其中 2007 年 145 家,2008 年 106 家,2009 年 85 家,2010 年 112 家,2011 年 122 家,2012 年 92 家。图 4-1 展示了 2007-2012 年自愿审计公司的数量变化,可见我国自愿审计公司的数量在 2007-2009 年是连续下降,在 2010-2012 年又有所上升。特别是 2009 年进行自愿审计的上市公司数量为这个阶段的最低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极可能与 2008 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融危机导致了公司业绩的下滑,让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前景失去了信心。所以,投资者对外部审计需求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总体来说 2007-2012 年每年进行自愿审计公司的数量保持在 110 家左右。
.............
结论
本文以中报自愿审计作为切入点,基于信号假说的角度来研究中报自愿审计的动机问题。从已有文献来看,国内对于上市公司中报自愿审计动机的研究较多是基于公司治理层面和委托代理角度进行分析,基于信号假说研究自愿审计动机的文献较少。本文在已有自愿审计动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信号假说、审计需求理论和审计需求的信号传递理论,较为全面地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中报自愿审计的动机,进一步分析我国 A 股公司中报自愿审计的信号传递动机,并从中期业绩信号传递、新发行证券融资信号传递、银行信贷融资信号传递、股权激励信号传递四个方面检验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动机。 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 2007-2012 年 6 年进行自愿中报审计的沪深 A 股公司,加之以一定的配对方法,分别利用单变量分析以及 LOGISTIC多变量模型,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中报审计的信号传递动机问题。本文所得结论如下:(1)当中期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上市公司越有动机进行中报审计;(2)当上市公司具有新发行证券再融资动机或者股权激励动机时,上市公司进行中报审计的动机越强;(3)上市公司的中报审计动机与其银行信贷融资动机之间没有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 本文的实证结论基本符合自愿审计动机的信号假说:(1)在我国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年度财务报告相比,中期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更差,而投资者也对怀疑存在盈余管理的公司予以更低的估价,而业绩好的公司更有可能被怀疑有盈余管理行为。因此,为了提高股票的市场价值,报告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上市公司有更强的动机自愿购买中期财务报告审计以向投资者传递财务报告可信的信号。(2)如果上市公司打算于下半年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金筹集,会更有动机自愿地进行信息披露,这不仅能够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更愿意购买公司发行的证券,还能增加公司价值,提高公司在竞争性资本市场上融资的能力。虽然我国监管部门已经放宽了对申请再融资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审计的要求,然而上市公司为了向证监机构发送更可靠的财务报告,顺利得到新发行证券再融资的许可,处于信息优势的上市公司选择进行中报自愿审计的概率也很大。
.........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