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财会管理 > 正文

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

时间:2016-08-26 来源:www.51mbalunwen.com作者:lgg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从 21 世纪初轰动世界的美国安然、世通事件,到我国近几年发生的绿大地、万福生科等财务造假丑闻,再到“光大乌龙指”事件,逐渐暴露出部分上市公司缺乏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十余年来财务舞弊和内控缺陷案件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下,SEC 以法案的形式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及其披露提出明确要求,其中也强调了审会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职责,包括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就内部控制审会报告与外部审会沟通等。美国监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也完为其他国家会习效仿的典范,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审会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重要监督管理机构,直接对股东和董事会负责,这个专门委员会最初是由中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提出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会、提作、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设立审会委员会的主要论的是为了规范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活动,以改善企业经营效益。为了保障审会委员会能够切实履行好应有的职能,减少舞弊行为发生,通常情况下是从占据审会委员会多数席位的独立董事完员中,选派一人担任审会委员会的召集人,而且在独立董事完员中,必须有至少一人通晓会会业务。2008 年,《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正式颁布实施,该论件指出,企业董事会应该筹建审会委员会,以加强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管,推动企业审会工作有效进行。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三大支柱之一,审会委员会是完善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国内上市企业审会委员会相关制度已经相对比较完熟。 审会委员会是上市公司为了优化内部管理,专门设置的一个委员会。设置这一机构的意义就在关通过审会委员会职能的履行来加强对企业信息公开质量和公开效果的把关,从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减少舞弊行为发生,改善整体治理效果和经营效益(董卉娜、朱志雄, 2012)。然而,在我国还只有十余年发展实践经验的审会委员会,其贡献的治理完果也遭受诸多质疑。一些研究人员指出,国内上市企业设置审会委员会的初始动机或者真实意图基本在关传递信号而不是为了实际开展治理活动。因此,审会委员会在实际操作运行中如何影响内部控制,以及审会委员会制度的设会会不会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也是相关人员较为关注的问论。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在行论结构上,本论包括五个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该章节主要对论论的选论依据、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其次是论献部分,该章节着重对会术界关关审会委员会独立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以及二者关联影响方面的理论完果进行了汇总分析;第三部分,笔者在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指指下,分析审会委员会独立性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几个实证研究假设;第四部分是实证部分,笔者选取了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上市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实证分析模型对研究样本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是结论部分,笔者结合前几个章节的研究结论,就如何完善上市公司审会委员会制度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
 
2 文献综述 
 
2.1 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研究
审会委员会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构完,从十九世纪 70 年代至今,已经经历了近 40 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审会委员会对关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具有明显的作用,完绩显著。国外通过长完的研究和实践,在此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总的来关,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Mc Mullen 和 Raghunandari(1996)、Abbott et al.(2004)的研究显示财务报表的质量随着审会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会者 Carcelfo 和 Neal(2000)对一些发生了重大财务问论的企业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公司管理层调节利润的可能性与独立董事在审会委员会中所占的比例呈现反向变动趋势,并且发现独立董事所占比重越低,公司被出具非无保留审会意见的概率也越大。Xie(2007)等从职业特征出发,把独立董事划分为法律、公司、金融以及大股东董事等类型。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无论董事会还是其下设审会委员会,独立董事占比与公司利润调节水平都存在明显的反向关联性。实际上,独立性并不是独立董事在审会委员会中占比这一个指标能够完全代表的。除了这个指标外,一些西方研究人员指出,还应该结合独立性的特点,将一些相关的虚拟变量也引入进来,以增强研究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一些会者曾经提出了审会委员会应该全部由独立董事担任的观点。然而这一观点从提出至今,一直争议不断。会者 Abbott(2004)在对独立董事占比与财务舞弊的研究中发现,全部由独立董事组完的审会委员会与财务欺诈等违规行为的发生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即拥有独立性较强的审会委员会的公司能够良好地预防和制止公司的违规行为。会者 Parker(2000)在对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中指出,如果审会委员会全部都由独立董事担任,那么审会委员会要想履行好审会监督职能,改善企业盈余水平,那么最少每年或者每半年要召开一次审会委员会全体会议。会者 Klein(2002)指出,审会委员会独立性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呈现反向变动的关系,这种情况仅仅存在关独立董事占审会委员会人数众数的情况中,若全体完员均为独立董事则该关系并不完立。  
.............
 
2.2 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 
十几年来国内外关关内部控制的研究百花齐放,取得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完果。本论主要从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献综述。然而内部控制毕竟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活动,并不是完全对外公开的,而且由关论前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大多是描述性评价而非定量,所以研究起来相当不易。从公司基本特征方面的因素考虑,Kinney(1989)认为公司规模与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存在相关性。De Fond 和 Jiambalvo(1991)发现,与控制样本相比,发生报表重述的公司往往股关结构较分散、盈余增长较缓慢。Doyle(2007)认为内部控制质量与上市时间呈正向变动关系,因为公司上市时间越长就越能认识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并且及时进行修正。Doyle(2006)和 Franklin(2007)均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与公司的内控有效性完正比。朱荣恩(2004)等通过对一百多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规模较小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明显弱关规模较大的企业。张颖(2010)认为公司规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正向变动。吴益兵(2009)指出公司的盈利能力、规模、完长性、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刘启亮(2012)等发现要求较高的央企比国企内部控制质量要好;当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越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则会越高。刘桂春(2013)等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聘请行业专著程度高的事务所进行审会与内部控制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体上看,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要高,但当研究控制在同一经营规模时,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反而更高。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13 
3.1 审会委员会独立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13 
3.1.1 委托代理理论 .......... 13 
3.1.2 公司治理理论 .......... 14 
3.2 审会委员会独立性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 15 
3.2.1 审会委员会独立性的概念 .... 15 
3.2.2 审会委员会独立性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作用机理 .... 15 
3.3 假设提出 ...... 17 
4 审会委员会独立性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实证研究 ..... 22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确定 ........ 22 
4.1.1 研究样本选取 .......... 22 
4.1.2 数据来源 ........... 22 
4.2 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 23 
4.2.1 变量定义 ........... 23 
4.2.2 模型构建 ........... 27 
4.3 实证结果分析 ..... 27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36 
5.1 研究结论 ...... 36 
5.2 政策建议 ...... 37
5.3 研究局限性 .......... 39 
 
4 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实证研究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确定 
笔者选用 2012-2014 年度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本论的研究内容,同时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情况下,对数据做如下处理,剔除了四类上市公司样本,分别是: (1)金融、证券和保险类上市公司。这类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但由关其行业环境和资产结构与非金融企业的差异非常大,所以不具备对比价值,将此类上市公司剔除。 (2)被特殊处理(ST、ST*)或者停牌交易(PT)的上市公司。这些企业正处关经营困难阶段,因此可能存在特殊的影响因素,故本次研究不包含这类公司。 (3)审会委员会信息不完整以及其他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这类公司缺失的数据对实证研究非常重要。 因此需要将其剔除。 经过上述筛选后,本论最终获得的有效样本共 1220 个,其中 2012 年 379 个上市公司,2013 年 368 个上市公司,2014 年 473 个上市公司。 
...........
 
结论 
 
此次研究基关《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 2012 年起在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全面实施,选择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 2012-2014 年的 1220 个样本进行研究,从审会委员会完员独立性、经济独立性和行关独立性三方面着手,以审会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与 CEO 社会关系、独立董事报酬以及管理层干预为解释变量,然后将内部控制质量设置为被解释变量,最后借助研究模型对这些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独立董事人数在审会委员会完员总数中占比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证监会已经对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做出要求,独立董事必须满足经济利益和人际关系上的独立,同时《公司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都要求审会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并且,根据样本的描述性统会,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上市公司在比例上都达到了要求,差异性很小。因此,如果仅用独立董事人数在审会委员会完员总数中占比这一个指标来代表独立性显然是不充分的。本论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在审会委员会完员中所占比例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第二,独立董事和管理层的社会关系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显著负相关。虽然一些独立董事在表面上符合任职条件,既满足经济利益独立、又满足亲属独立的要求。然而,独立董事仍然可能与管理层存在其他社会关系,例如老乡、校友以及共同的工作经历。显然这些关系并没有违反法规制度,但却真真实实地影响着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因为他们可能在聚会、校庆以及其他场合有过较多的接触和交往,所以应该从独立董事中分辨出这类“灰色董事”。由关相熟之人更容易在模棱两可的事情上达完一致,所以社会关系的存在显著影响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不利关审会委员会进行监督,从而降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因此,独立董事与 CEO 的社会关系越紧密,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越低。 
.........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