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联性问题研究
时间:2016-04-25 来源:www.51mbalunwen.com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行业范围内的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着全球经济步入深度结构调整期,全球经济复苏依旧乏力,企业生存环境亦是举步维艰,因此,构建符合现代企业特征的公司制企业已经成为各上市公司应对激烈竞争环境并取得竞争优势的普遍选择。在现代公司制企业构架下,股东与经营者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股东作为所有者以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经营者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主要诉求,由此造成了因效用目标不同而引发的委托代理矛盾。为了有效降低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保障所有者权益,并促使企业绩效得到提升,股权激励制度成为各上市公司采用的重要措施。 股权激励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源于美国,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市场检验,其在缓解企业委托代理矛盾,提升企业绩效方面展现了巨大优势。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股权激励,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推行,股权激励取得了广阔的成长空间。2006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该文件的发布成为我国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重要法律保障,在随后接近十年的时间内,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应用和实践实现了重大突破,截至2013年初,已有五百多家上市企业提出股权激励议案,展现出了较为猛烈的增长势头。 当然,随着高管套现以及股权激励导致企业巨亏等情况的出现,股权激励能否提升企业绩效日益成为理论界争议的焦点。尽管多数学术权威及研究人员认为股权激励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绩效,但是部分专家通过对我国股权激励的实践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提升企业绩效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会导致企业实际绩效产出的降低。在当前经济形式下,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趋重,优化和改革企业管理架构成为上市公司应对改革压力的不二选择。股权激励作为完善企业管理架构的重要方案应当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股权激励能否有效提升企业绩效则成为这一研究课题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对股权激励各实施要素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以期对理论界长期争议的“股权激励能否提升企业绩效”问题提供补充性质的解释论据。
..........
1.2 文献综述
美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1]提出了股权激励的概念,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后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洲等地区的国家风靡。由于其在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矛盾以及降低代理成本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股权激励引起了国外大量学者的关注,而对于“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的问题也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1976年,Jensen及Meckling最早提出了“利益汇聚假说”,其研究成果认为,管理者持有公司股权有利于构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共享利益,共担风险”机制[1],降低代理人背离企业价值的风险,进而提升代理公司的绩效水平。 1985年,Smith和Stulz 在其研究成果中指出,股权激励对于降低经营者的风险偏好,采取相对稳健的经营措施起到促进作用[2]。管理层会尽可能选择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经营与投资项目,有利于稳定和提升企业绩效。 1989年,Kaplan和Smith对实施管理层收购的公司数据进行研究,认为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绩效水平[3],其结论与Mehran对美国经理人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性检验不谋而合,即企业绩效的比例与高管所持股票期权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
第 2 章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理论
2.1 股权激励的定义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4]对股权激励的含义进行了明确定义,即:上市公司以其所拥有的股票为标的物[28],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关键人员进行的长期激励[29]。在公司制企业中,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相互分离,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矛盾难以避免[15],为了有效缓解因委托代理矛盾而导致经营者损害所有者权益的状况,所有者通过向经营者以及部分关键员工让渡剩余权益索取权方式,在激励与约束双重作用下,促使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趋于统一,进而实现提升股东权益与企业价值的目标[30]。通过对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股权激励作为企业薪酬体系的一部分,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激励机制。
..........
2.2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股权激励理论提出的重要依据,它认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委托和代理的契约关系[15],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别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财产支配权,双方分别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与人力资本最大化为目标,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委托代理矛盾,同时,依托该理论逐步衍生出最佳契约理论与管理层寻租理论,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股权激励合理性的解释依据。 委托代理理论基于三项假设,即:信息不对称假设、理性经济人假设和契约不完备假设[31]。一方面,由于经营者直接参与企业的运营管理,相对于所有者具有信息获取优势,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经营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存在损害所有者利益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委托代理契约具有滞后性,很难对经营者的全部经营管理行为纳入契约约束范围内。同时,由于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与风险承担方面存在较大差别,管理层通过其在公司控制权方面的优势,影响薪酬分配方案,而出现背离股东利益的情况。股权激励构建了所有者与经营者共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模式[32],使两者的利益趋于一致,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
.........
第 3 章 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现状分析 .......... 17
3.1 股权激励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沿革 ........ 17
3.2 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施现状 ....... 18
3.3 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的特点及问题 ......... 25
3.3.1 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的特点 .......... 25
3.3.2 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存在的问题 ......... 26
第 4 章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 ....... 28
4.1 研究假设 ...... 28
4.2 变量选取 ...... 29
4.3 模型的设定 ......... 32
4.4 样本选择 ...... 33
4.5 实证统计与分析 ........ 33
4.5.1 变量描述性统计 .... 34
4.5.2 变量相关性分析 .... 36
4.5.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7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 41
5.1 研究结论 ...... 41
5.2 对策建议 ...... 42
5.3 局限性 .......... 45
5.4 研究展望 ...... 45
第 4 章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实施要素层面,因此在进行实证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其施要素加以归纳。从其实施环节来看,激励比例、激励价值、激励有效期是实施股权激励必备的三个要素[44],这三大要素设计地合理与否对其实施质量有着显著影响,因此从股权激励实施要素层面对其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探究,以实现在全面把握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因素的效果。本文实证的目标一方面需要确定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是否具有相关性,另一方面需要论证股权激励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比重,并由此作出以下假设: 假设 1:股权激励比例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股权激励比例对应着股权激励强度,根据激励理论的观点,对管理层授予股权激励标的物的比例越大,其改善企业绩效的效果就更加明显。在对股权激励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管理者防御假说”,认为管理者持有股票会增加其在公司的影响力以及投票权,使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的管理者相对于所有者更加具有优势,以致出现与股东抗衡并利用其优势损害企业利益的状况。受相关法规的约束,管理层获取的股权激励比例尚不足以构成与股东抗衡的危险,在法规允许的授予比例范围内,我们认为激励比例越大,管理层跟企业利益的联系就会愈加紧密,企业绩效提升的概率愈大[32],因此本文假设股权激励比例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
结论
本文的初衷在于探究股权激励实施要素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重点论证了股权激励比例、激励价值、有效期、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及影响程度,并得出下列结论: 股权激励比例与企业绩效负相关,随着激励比例增大,其对企业绩效提升的贡献度越来越小,说明上市公司在推行股权激励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股权激励的资本成本以及对原股东股权控制力的影响;股权激励价值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激励价值越大,对管理层的激励效果越强,进而鼓励其提升上市公司绩效;有效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较大,与其呈正向相关关系,有效期一般在 10 年之内,有效期越长对管理层的利益关联期限越长,进而促进管理层采取措施以提升企业绩效;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表明增加管理层薪酬可以作为提升上市公司绩效的有效方法。 同时,在对控制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本文也得出了下述结论:上市公司规模与企业绩效呈现明显的负向相关关系,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增加,其企业绩效反而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上市公司规模扩张需要考虑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权益乘数与企业绩效负相关,负债增加所带来的营运风险对杠杆效应的抵消作用较大,上市公司应当合理确定债务与权益资本比例,以保障企业绩效的安全稳定;总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绩效具有不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上市公司应当努力提升其总资产周转率,以提升其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度。营业利润率对企业绩效影响极为显著,表明盈利能力是上市公司绩效提升的关键变量,管理费用率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表明在合理范围内,增加管理费用能促进上市公司的有效运行,充分调动上市公司经济资源为企业获取利润。
.........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施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2015-12-03
- 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恢复影响因素实证研究2015-12-25
- 预算松驰:基于长期导向与薪酬方案的实证研究2016-12-15
- 新疆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效率与医院绩效实...2016-12-16
- 房地产业真实与应计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2017-03-22
- 董事会结构特征对财会稳健性影响的实证分析2018-10-09
- 公司绩效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研究2016-01-14
- 我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研究2016-06-03
- 财会管理论文:H公司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