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思考
本文是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本文通过研究,验证了在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绿色创新行为之间,组织创新氛围发挥出的调节作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企业是创新主体,而企业也需要通过创新来获得发展,创新是企业发展之基。另一方面,在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可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可持续发展,必须需要绿色创新,所以企业必须要加强绿色创新行为,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经济增长是以一定的环境恶化为代价的,而绿色经济市场背景下,创新与绿色发展的结合,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学术界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就是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
Zhou等(2019)分析认为,绿色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未来的竞争实力,也是一国实现长期发展的保障。Yang等(2020)指出,绿色创新已经得到了更多企业的重视,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绿色创新政策,以推动企业自身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李广培等(2017)认为,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提升,依赖于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的有效性,这也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且,“绿色创新”更加关注人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共生,所以在这种观念下,只有个体创新行为能够促进企业、社会、国家的和谐发展,才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创新行为。Amabile(1996)表示,员工感知到创新支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是否倾向于实施创新行为;Benson(1977)分析认为,个体价值观和行为是嵌在组织文化中的,特定环境会激发个体的创新行为。如果组织文化具有和谐、可持续等理念导向时,则能够激发员工创新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在企业与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命运共同体的当下,员工创新不仅要关注企业利益,也要实现社会效益。所以,本文选择了个体绿色创新行为这一更能体现时代意义的方面开展研究。
...............................
第二节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本文聚焦研究员工“绿色”创新行为。以往研究更多只聚焦于“创新行为”,本文在此基础上增加“绿色”因素,响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和“绿色”新发展理念。同时,通过对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探析,发现有效提升机制,丰富了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的研究领域。
其次,本研究还深入分析了在创新自我效能感与绿色创新行为的关系中,组织创新氛围所发挥出来的调节作用。以往研究更多以“组织氛围”大范围概念作为变量,研究与创新自我效能感、绿色创新行为的关系;本文将其细化为三个维度,工作氛围、领导效能、工作属性,概念更细化,研究更深入。
最后,本文结合中国企业现状及文化背景特点,对西方理论进行了中国情境下的本土化探讨。深入研究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创新氛围、创新自我效能感与员工绿色创新行为间关系路径,为绿色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实际意义
首先,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角度为A公司提升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给出指导建议。绿色创新是一个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也影响着一国的长期稳定发展,符合习总书记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天地合一”的和谐思想。依据研究结论,通过加强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增强员工的创新动机和能力,帮助组织提升绿色效益,找到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综述
一、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Gre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GHRM)是一项集环境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实践,其目的在于通过人力资源的策略和实践来促进组织的环境可持续性目标。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因素可能会产生影响,其中包括组织文化、领导支持、员工参与、法规制度以及市场和社会压力等。组织文化和领导支持作为内部因素,对于推动和建立组织的绿色价值观和实践至关重要;员工的参与和认同则是实现绿色目标的关键;法规和市场压力作为外部因素,可能会促使组织采取更加积极的环保措施。在理论基础方面,GHRM可以追溯到几个核心理论,包括制度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点等。自我决定理论指出人力资源政策能够影响员工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行为、态度、知识和动机。组织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既从行动上提出一系列环保措施,也在思想上明确了其环保态度,会对员工绿色相关的态度与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制度理论强调了外部环境对组织实践的影响,解释了法规和社会期望是如何塑造组织的绿色人力资源实践;社会认同理论关注员工如何与组织的绿色价值观和目标相认同,从而推动绿色行为;资源基础观点则强调了资源的获取和配置对于实现绿色目标的重要性。GHRM的实践需要综合这些理论和因素,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策略,以确保组织的绿色目标能够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这样的整合,组织不仅可以改善其环境绩效,还能够增强其社会责任和竞争优势,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还需要考虑到本土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将环保理念与传统智慧相结合,促使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为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助力。
........................
第二节组织创新氛围的文献综述
一、组织创新氛围的概念
近年来,“组织氛围”一词已成为热门研究主题。组织氛围最早来自勒温提出的“心理氛围”概念,许多研究领域便开始关注“氛围”研究。组织创新氛围其实就是创新视域下的组织氛围,所以需要对这一概念进行明确定义。
Parke(2003)分析认为,组织氛围表示的是成员感知到的组织气氛,并通过所感知的结果,了解和认知组织差异的一种特征,是属于一种稳定的性质。West(1990)、Ekvall(1999)等学者表示,组织创新氛围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被客观描述的特性,是可以具象化的,组织中的规章制度、各类活动,只要可以激发员工创新行为,均可以称之为组织创新氛围。Amabile(1996)等指出,组织创新氛围是属于个体主观层面感知的体验,是员工所感知到组织环境中表现的创新支持、创新导向等特征。我国学者顾远东等(2010)通过研究指出,组织创新氛围是可以被感知和描述的一种组织的特性,且会影响到员工的创新活动。综上所述,组织创新氛围其实就是创新视域下的组织氛围。可以对员工创新动机和行为产生长期持续性影响,是员工对组织内部各类现象和事件的认知。
........................
第三章研究背景—A公司现状............。.............16
第一节A公司基本情况介绍...................16
第二节访谈研究........................17
第四章研究假设及构建模型...........................24
第一节理论模型........................24
第二节研究假设................................25
第五章实证研究设计.................29
第一节研究设计...............................29
一、变量的操作性定义.....................29
二、变量测量量表............................29
第六章实证分析及结论
第一节描述性统计分析
A公司的员工描述状况反映了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这与公司作为高科技企业和致力于绿色创新的整体特性密切相关。如表6-1所示,在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年收入和职务级别的分布中,可以看出公司的员工主要集中在26-45岁的年轻和中年人群,且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达到76%,此外,大部分员工的年收入在10-20万之间,普通员工占比较高,这可能与公司在绿色创新方面的投资和开支有关。这一特点与公司的高科技发展战略相契合,需要充分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参考
...........................
第七章研究启示与展望
第一节研究启示
一、理论启示
(一)从“创新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的开拓性。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采用邻域相关创新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思路,这是中国情境下的开拓性研究,是对自我效能感研究在企业工作场景、员工绿色创新领域的拓展。创造性地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绿色创新行为关系中引入了创新自我效能感,从而构建出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自我效能感→员工绿色创新行为”作用机制模型,是对原有“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创新行为”直接关联地突破与完善。
(二)为中国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启示。本文在中国企业绿色发展背景下,以“绿色和谐”为视角,拓展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为企业提供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方案,促进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