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创业管理 > 正文

税收竞争对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探讨

时间:2025-03-24 来源:www.51mbalunwen.com作者:

本文是一篇创业管理论文,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探寻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其次对税收竞争以及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概念进行界定,基于财政分权理论、税收效应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对税收竞争影响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现机理作出了分析。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的提出,到“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再到二十大报告对“创新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再次强调,这表明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有赖于市场和政府双方共同发挥作用。而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外部性,一旦出现市场失灵,就需要借助政府的“有形之手”来实现区域创新创业的协调发展,因此政府之间的行为活动对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并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财政预算管理体系紧跟经济体制的步伐,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导向,逐步打破了1978年以前“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体制,减少中央对地方政府的限制。财政分权的实施赋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管辖权,政府间税收竞争也随之产生。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决策自主权,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在以GDP为导向的晋升考核标准下,为了争夺更多的税源,提升本地区的经济总量,地方政府间逐渐出现全面税收竞争的局面。“营改增”后,虽然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活动有所减少,但是地方财政自主权仍不断扩大。二十大以来,党中央推进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提出税收“放管服”,进一步提高各地区政府因地制宜制定税收政策的自主性,从而推进税收竞争的良性发展。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创新投入成本、促进要素流动,但是缺乏引导和协调的税收竞争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一种手段,税收竞争对区域创新创业能力产生的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抑或是其他影响机制,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创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创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税收竞争文献综述
(一)税收竞争的存在性
税收竞争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的赋税论。在赋税论的论述中,亚当·斯密提到了税收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影响,他认为如果纳税人承受的税收负担过重,就会选择将财产转移到税负较低的地区,以求躲避高税收。这一思想反映了税收政策对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为税收竞争理论奠定了基础。在后来的研究中,众多国外学者(Ladd,1992;Brueckner&Saavedra,2001;Karin&Hanna,2007)都验证了辖区之间税收竞争的存在性。
在我国分税制框架下,不存在类似于西方联邦体制中的纵向税收竞争问题(谢贞发和范子英,2015),地方政府开展竞争的主要方式为地区之间的横向税收竞争(田时中等,2019)。李永友和沈坤荣(2008)利用省际截面数据、郭杰和李涛(2009)则以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皆证明了国内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广泛存在。马蔡琛和郑改改(2014)通过对省级数据进行分税种的研究,发现我国各省政府在所得税方面存在明显的税收竞争。龙小宁等(2014)利用我国2000—2006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验证了我国县级政府之间存在正向空间税收竞争。从竞争的方式来看,我国地方政府没有独立的税收立法权,但是可以在税收执法力度方面展开竞次竞争(范子英和田彬彬,2013)。周克清(2010)通过对国内各地科技税收竞争的具体政策的梳理,发现提供税收优惠、提供财政补贴和增加财政投入是较为典型的措施。付文林和赵永辉(2016)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优惠竞争依然是目前地区间财政竞争策略的主要表现形式。计金标和王何鸣(2022)对我国省级政府参与税收竞争的手段进行理论分析,认为目前存在税收优惠、税收先征后返和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三类。
...........................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
第一节税收竞争相关概念
一、税收竞争概念界定
税收竞争是指不同主体通过税收手段对生产要素进行争夺,以此来实现自身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博弈行为。学界上对税收竞争的分类,因其范围、主体、方式等存在不同,有着不同的分类形式。从税收竞争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国际税收竞争和国内税收竞争,国际税收竞争是不同主权国家通过降低税率、增加税收优惠等手段吸引境外资本、企业或人才的流入,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这也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产物。从税收竞争的主体来看,可以是上下级政府之间,例如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这就是纵向税收竞争;也可以是同级但不同地域间政府的横向税收竞争,本文的税收竞争就是指我国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税收竞争。从税收竞争的方式来看,包括税收竞争主体为争夺流动性资源而采取的各类税收政策,例如制定税收优惠、税收收入返还、提供财政补贴、放松征管力度、运用税收自由裁量权等等。根据竞争的结果,又可将其分成良性的税收竞争、恶性的税收竞争,前者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有力手段,但是各地政府之间“逐底竞争”带来的恶性的税收竞争也会导致税源的流失和公共服务质量的下降。
..........................
第二节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相关概念
在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区域创新理论的出现最早主要是为了解释欧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创新活动的分布情况。该理论认为,区域创新活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区域内的企业、政府、大学、中介机构等各种创新主体,以及区域内的文化、制度、政策等环境因素。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区域创新理论的发展受到了多个学科的影响,其中经济学对该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在经济学中强调能力,区域创新不仅是新知识转化成实体和服务的能力,也是将知识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的能力。
创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55年,法国经济学家Cantillon最先将“企业家”(Entrepreneur,又称为创业者)这一术语引入到经济学领域。1800年,Say首次将其创业者定义为那些巧妙地将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地方转移到较高地区的人,并赋予他们经济活动过程中代理人的重要角色。熊彼特和Schumpeter(1934)则直接将创业和创新联系起来。区域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区域创业水平不仅仅表现为新注册企业数量的增多,也体现在区域内市场需求的扩大、创新能力的提升、创业活力的持续旺盛等。
本文认为,创新和创业密不可分,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实现,不可将二者分而置之。本文中区域指的是在中国境内各个地市级行政单元,他们具有不同的经济地理条件,同时各个地区间也会存在紧密的关系,这些会对不同区域间创新创业能力带来影响和差距。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的繁荣与活力,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
第三章我国税收竞争和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分析.........................18
第一节税收竞争现状分析.....................................18
一、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发展历程...........................18
二、税收竞争指数测算.................................18
第四章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29
第一节空间面板模型.........................................29
一、空间自回归模型(SAR)...................................29
二、空间误差模型(SEM)...............................29
第五章税收竞争对区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35
第一节空间自相关检验....................................35
一、全局相关性检验.....................................35
二、局部相关性检验...........................36
第五章税收竞争对区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空间自相关检验
在确定是否使用空间计量之前,需要对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判断其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空间自相关可以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正相关表明本地与邻地的属性变化趋势一致,例如高值和高值相邻、低值和低值相邻;负相关则表明本地与邻地的变化趋势刚好相反,例如高值和低值聚集在一起。如果高值和低值完全随机的分布,则表明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本文采用莫兰指数(Moran's I)来检验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和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空间相关性。
第五章税收竞争对区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第一节空间自相关检验在确定是否使用空间计量之前,需要对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判断其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空间自相关可以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正相关表明本地与邻地的属性变化趋势一致,例如高值和高值相邻、低值和低值相邻;负相关则表明本地与邻地的变化趋势刚好相反,例如高值和低值聚集在一起。如果高值和低值完全随机的分布,则表明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本文采用莫兰指数(Moran's I)来检验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和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空间相关性。

创业管理论文参考
创业管理论文参考

......................
第六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研究结论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探寻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其次对税收竞争以及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概念进行界定,基于财政分权理论、税收效应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对税收竞争影响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现机理作出了分析。接着分别对我国总税收竞争现状、增值税竞争现状、企业所得税竞争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分别从总量维度和子维度对我国区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现状分析。然后对三种空间计量模型和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进行了介绍,阐明了本文实证研究选取的变量及数据来源,初步确定了计量模型。最后本文基于2010年—2020年我国27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使用Stata17实证研究税收竞争对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和区域创新创业能力均存在空间依赖性。全局莫兰指数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地理权重矩阵下,税收竞争和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莫兰指数均大于0且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说明我国地级市政府间税收竞争和区域创新创业能力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各地区的税收竞争和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局部莫兰散点图中大部分观测点都分布在第一、三象限,整体上存在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特点。
从税收总量上看,总税收竞争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区的区域创新创业能力,还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邻地区域创新创业能力也有促进作用。本文实证结果发现总税收竞争对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均显著为正,说明总税收竞争对区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并且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旧可靠。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