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的要素框架建构——基于危机生命周期
时间:2025-03-13 来源:www.51mbalunwen.com
本文是一篇领导力与领导艺术论文,本文认为,未来在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领域还有一系列问题有待学界探索:一是如何更加科学地界定有关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的概念内涵,并给予概念对分析框架进行进一步修正,在此基础上生成提升领导干部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的标准与路径;二是在复杂局势下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建设纳入领导干部的能力体系建设中;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①”“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②”,这构成了本文的主要研究背景。
在国际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表现为全球化逆流、世界热战重现、种族主义与民粹主义再度影响国际政治,国际局势呈现出不稳定、不安全、不常规的那总体特征。但是我国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巨大压力,保持了强大的维稳能力与战略定力,展现了中国精神,并表露出中国的大国担当。
在国内,以新冠肺炎为典型事件的公共卫生危机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因此改变。对于领导者而言,其主要工作范围、方式和难度发生剧烈变化,并迫使领导者走出工作“舒适区”,更多站在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第一线奋战。
“领导者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②。”“领导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少数’③”在两个大局背景下,领导者如何构建适应多情境、全方位的能力要素,是确保党和国家有序发展的基础。在时代需要下推动领导者成为危机前的直面者与解决者,是危机领导力研究的应有之义。
领导力与领导艺术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公共卫生危机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述
公共卫生危机研究是危机研究中的重要构成,目前学界对于危机概念的界定较为宽泛,Hermann①②、Fink③、Rosenthal④、Banks⑤、Argenti⑥、Coombs⑦等学者基于情境的视角对于危机情境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研究基本指出了危机情境的决策迫切、损害较大等特征。而危机下的领导行为也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Aldoory⑧、Ki⑨、McK eever⑩、Liu11、Hong12对于危机情境下感知风险、行为特征、理论建设与行为习惯进行了分析。Peterson TO13立足于危机管理,对领导行为在危机下的要素进行定量研究。对于危机情境下的领导行为也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Madera14对于危机下领导者的负面情绪进行研究,对于领导者和参与者之间的情感进行了分析。而公共卫生危机研究的进展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而不断深入,国外对于公共卫生危机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主题:
1.关于公共卫生危机中体制机制的研究。Carayannopoulos George认为在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各地方政府机构的规划和反应效率极为重要①。布伦南等人在对SARS疫情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常规手段难以应对,体制机制创新成为必要②。Brencic 等人以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为关键角色,突出其在公共卫生危机应急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性,加强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其它机构、多元组织达成合作,能够减少各个国家因传染病爆发而诱致的疾病和死亡③。Ruckart 等人提出改进风险沟通战略、改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加强监测和一级预防,能识别和应对威胁公众健康的环境,建立伙伴关系可以帮助指导初级部门制定预防风险的创新战略,提高认识,扩大外联和努力沟通,促进风险的共同感知④。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公共卫生危机
危机是对不堪承受的事件或情境的一种感知或体验,超出人们现有资源和应对机制的范围①,公共卫生危机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但是影响的范围往往不局限于公共卫生领域,是对于社会系统的全方位考验。目前国内时常将公共卫生危机与公共卫生事件两个概念混用,需要对于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根据我国2003 年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重大传染病疫情、重特大动植物疫情、食品安全与职业危害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性的可能会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事项②。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意味着部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损害或者威胁,所以需要政府等治理主体做出反应,将公共卫生事件解决,如果在解决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公共卫生事件会进一步演变成为危机。换言之,公共卫生事件不一定会带来危机,但是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不当可能会引发危机。为此,综合过往文献和写作需要,本文将公共卫生危机界定为由疾病、药品、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乃至危及国家安全,对领导者产生巨大考验,需要迅速做出反应的紧急状态或突发事件。
公共卫生危机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公共卫生危机与其他种类的危机危机不同,部分危机是在长期的组织运作过程中不断形成的,领导者可以进行一定的预测和感知。公共卫生危机往往由病毒等公共卫生事件引起,其出现时间,覆盖范围等要素都无法确定,在危机治理上,难以快速进行有效的危机决策。第二,危机损害的广泛性与传播性。传统的危机种类往往局限于一定的地域,可以在地理上进行预测和规避,但是公共卫生危机传播迅速,并且高度隐蔽,必须要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如新冠肺炎时期的潜在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一个人封了一座城”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第三,公共卫生危机的负面性和紧迫性。
...........................
第二节 理论基础:危机生命周期理论
一、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内涵
危机是一个原有社会秩序失调,为组织带来较大危害的状态或事件。危机在诱因、演化过程、内在属性的诸多方面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迫切需要一个客观的分析框架。随着理论的发展与演化,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了危机研究领域的主流研究范式。
生命周期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演化过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危机生命周期蓬勃发展,其中代表性理论是危机管理大师罗伯斯•希斯的危机管理的四阶段模型,分别为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①。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在4R危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MPRR”模型,也被称为紧急事态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Emergency life cycle)或四阶段理论(the Four Phases)。将危机的管理过程划分为减缓(Mitigation)、准备(Preparation)、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四个阶段。这些理论代表了危机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涵,即利用生命周期(Life Cycle)概念,其基本含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整个过程,对于危机的全流程进行阶段性的划分。
在早期对于危机进行分析时,学者和领导者们表现为“就事论事”、僵硬的处理问题,不能对危机的具体情境和需要做出针对性的分析,从而危机治理的效率较低,缺乏全局性、统筹性的安排与思考。危机生命周期理论作为危机研究领域的经典理论与分析框架,其意义在于为我们分析危机提供了动态的研究视角,通过对于危机的过程化、阶段化分析,将原本快速变化、高度复杂的危机情境以时间为轴进行解剖。通过以危机阶段为基础与参照,学者和领导者可以分析危机所处的状态,进而得出所需的能力体系和合理的解决方法,实现危机预防和遏制损害,并且危机后的学习与反思,将危机转变成推动组织实现蜕变与发展的机遇。
...............................
第三章 危机领导力要素框架建构的现状分析 ....................... 25
第一节 现有危机领导力要素框架 ........................... 25
一、单一型框架 .............................. 25
二、整合型框架 ....................................... 26
第四章 基于生命周期的公共卫生危机的“情境-任务-能力”分析 ...... 35
第一节 阶段性“情境-任务-能力”分析 ............................... 36
一、危机酝酿期的“情境-任务-能力”剖析 ........................ 36
二、危机爆发期的“情境-任务-能力”剖析 ....................... 41
第五章 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的要素框架建构 ....................... 67
第一节 阶段性危机领导力要素建构 ........................ 67
一、危机酝酿期的危机领导力要素 ........................... 67
二、危机爆发期的危机领导力要素 ............................. 69
第五章 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的要素框架建构
第一节 阶段性危机领导力要素建构
一、危机酝酿期的危机领导力要素
(一)预警监测力
1.能力内涵
领导者除了作为决策者和领导核心之外,还作为愿景规划和前景预测的核心,需要对组织发展脉络和社会环境变化保持敏感,对发展态势和潜在危险进行前瞻,见人所未见,知人所不知。毛主席曾经说过“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①。”。德鲁克曾指出“在一个组织中,领导者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对危机做出预测,如果不能避免危机也要预测到它②。”,2017 年首届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大会将预警定位为:“灾害监测、预报和预测。灾害风险评估、通报和防备活动、系统和流程的综合系统,使个人、社区、政府、企业等能够及时采取行动,在危险事件来临前减少灾害风险③。”这几句话突出了领导者在危机预警监测上的独到要求,突出了见微知著、及时应对等要求。预警监测力指的是领导者通过对于组织环境和组织状态保持高度关注与分析,居安思危,在危机爆发之前或初期发现危机的预兆或征兆,进而进行危机处置的能力,主要包含常态监测和危机前瞻两个方面。
领导力与领导艺术论文参考
......................
结语
随着风险社会带来,危机爆发的频率不断增加,强化我国危机领导力建设成为稳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而公共卫生危机作为扩散较为迅速,危害较为深远的危机类型,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公共卫生危机治理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突发急性传染病往往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大,是重大的生物安全问题,我们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①。”领导者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少数’②也是抗击公共卫生危机的重要力量,建构领导者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要素框架,为广大领导者提升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提供理论指引,是当前危机领导力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
公共卫生危机具有哪些特征?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面临何种危机情境?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哪些?有哪些能力需求?以及需要构建何种危机领导力要素框架?为了进一步完善危机领导力的框架建构,本文对经典的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深入剖析,探讨了理论内涵和应用场景,并选取了Fink的四阶段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于现有的危机领导力要素框架进行分析,总结了单一型框架、整合型框架和阶段性框架三种危机领导力体系,并分析了每种框架的优缺点,同时对现有危机领导力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概括。基于整合型框架和阶段性框架各自的优缺点,本文将二者结合在阶段性框架的基础上,同时引入了全周期的视角。在不同阶段和全周期视角下,通过“情境-任务-能力”分析框架,形成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要素框架,即全周期的价值领导力、目标领导力、组织领导力和魅力领导力;阶段性的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要素则是危机酝酿期的预警监测力和预防准备力;危机爆发期的快速反应力、危机管控力和危机执行力;危机扩散期的技术应用力和危机感召力;危机恢复期的危机学习力、危机复原力和危机变革力。
参考文献(略)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①”“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②”,这构成了本文的主要研究背景。
在国际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表现为全球化逆流、世界热战重现、种族主义与民粹主义再度影响国际政治,国际局势呈现出不稳定、不安全、不常规的那总体特征。但是我国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巨大压力,保持了强大的维稳能力与战略定力,展现了中国精神,并表露出中国的大国担当。
在国内,以新冠肺炎为典型事件的公共卫生危机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因此改变。对于领导者而言,其主要工作范围、方式和难度发生剧烈变化,并迫使领导者走出工作“舒适区”,更多站在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第一线奋战。
“领导者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②。”“领导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少数’③”在两个大局背景下,领导者如何构建适应多情境、全方位的能力要素,是确保党和国家有序发展的基础。在时代需要下推动领导者成为危机前的直面者与解决者,是危机领导力研究的应有之义。

领导力与领导艺术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公共卫生危机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述
公共卫生危机研究是危机研究中的重要构成,目前学界对于危机概念的界定较为宽泛,Hermann①②、Fink③、Rosenthal④、Banks⑤、Argenti⑥、Coombs⑦等学者基于情境的视角对于危机情境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研究基本指出了危机情境的决策迫切、损害较大等特征。而危机下的领导行为也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Aldoory⑧、Ki⑨、McK eever⑩、Liu11、Hong12对于危机情境下感知风险、行为特征、理论建设与行为习惯进行了分析。Peterson TO13立足于危机管理,对领导行为在危机下的要素进行定量研究。对于危机情境下的领导行为也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Madera14对于危机下领导者的负面情绪进行研究,对于领导者和参与者之间的情感进行了分析。而公共卫生危机研究的进展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而不断深入,国外对于公共卫生危机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主题:
1.关于公共卫生危机中体制机制的研究。Carayannopoulos George认为在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各地方政府机构的规划和反应效率极为重要①。布伦南等人在对SARS疫情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常规手段难以应对,体制机制创新成为必要②。Brencic 等人以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为关键角色,突出其在公共卫生危机应急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性,加强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其它机构、多元组织达成合作,能够减少各个国家因传染病爆发而诱致的疾病和死亡③。Ruckart 等人提出改进风险沟通战略、改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加强监测和一级预防,能识别和应对威胁公众健康的环境,建立伙伴关系可以帮助指导初级部门制定预防风险的创新战略,提高认识,扩大外联和努力沟通,促进风险的共同感知④。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公共卫生危机
危机是对不堪承受的事件或情境的一种感知或体验,超出人们现有资源和应对机制的范围①,公共卫生危机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但是影响的范围往往不局限于公共卫生领域,是对于社会系统的全方位考验。目前国内时常将公共卫生危机与公共卫生事件两个概念混用,需要对于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根据我国2003 年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重大传染病疫情、重特大动植物疫情、食品安全与职业危害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性的可能会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事项②。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意味着部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损害或者威胁,所以需要政府等治理主体做出反应,将公共卫生事件解决,如果在解决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公共卫生事件会进一步演变成为危机。换言之,公共卫生事件不一定会带来危机,但是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不当可能会引发危机。为此,综合过往文献和写作需要,本文将公共卫生危机界定为由疾病、药品、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乃至危及国家安全,对领导者产生巨大考验,需要迅速做出反应的紧急状态或突发事件。
公共卫生危机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公共卫生危机与其他种类的危机危机不同,部分危机是在长期的组织运作过程中不断形成的,领导者可以进行一定的预测和感知。公共卫生危机往往由病毒等公共卫生事件引起,其出现时间,覆盖范围等要素都无法确定,在危机治理上,难以快速进行有效的危机决策。第二,危机损害的广泛性与传播性。传统的危机种类往往局限于一定的地域,可以在地理上进行预测和规避,但是公共卫生危机传播迅速,并且高度隐蔽,必须要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如新冠肺炎时期的潜在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一个人封了一座城”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第三,公共卫生危机的负面性和紧迫性。
...........................
第二节 理论基础:危机生命周期理论
一、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内涵
危机是一个原有社会秩序失调,为组织带来较大危害的状态或事件。危机在诱因、演化过程、内在属性的诸多方面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迫切需要一个客观的分析框架。随着理论的发展与演化,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了危机研究领域的主流研究范式。
生命周期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演化过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危机生命周期蓬勃发展,其中代表性理论是危机管理大师罗伯斯•希斯的危机管理的四阶段模型,分别为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①。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在4R危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MPRR”模型,也被称为紧急事态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Emergency life cycle)或四阶段理论(the Four Phases)。将危机的管理过程划分为减缓(Mitigation)、准备(Preparation)、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四个阶段。这些理论代表了危机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涵,即利用生命周期(Life Cycle)概念,其基本含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整个过程,对于危机的全流程进行阶段性的划分。
在早期对于危机进行分析时,学者和领导者们表现为“就事论事”、僵硬的处理问题,不能对危机的具体情境和需要做出针对性的分析,从而危机治理的效率较低,缺乏全局性、统筹性的安排与思考。危机生命周期理论作为危机研究领域的经典理论与分析框架,其意义在于为我们分析危机提供了动态的研究视角,通过对于危机的过程化、阶段化分析,将原本快速变化、高度复杂的危机情境以时间为轴进行解剖。通过以危机阶段为基础与参照,学者和领导者可以分析危机所处的状态,进而得出所需的能力体系和合理的解决方法,实现危机预防和遏制损害,并且危机后的学习与反思,将危机转变成推动组织实现蜕变与发展的机遇。
...............................
第三章 危机领导力要素框架建构的现状分析 ....................... 25
第一节 现有危机领导力要素框架 ........................... 25
一、单一型框架 .............................. 25
二、整合型框架 ....................................... 26
第四章 基于生命周期的公共卫生危机的“情境-任务-能力”分析 ...... 35
第一节 阶段性“情境-任务-能力”分析 ............................... 36
一、危机酝酿期的“情境-任务-能力”剖析 ........................ 36
二、危机爆发期的“情境-任务-能力”剖析 ....................... 41
第五章 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的要素框架建构 ....................... 67
第一节 阶段性危机领导力要素建构 ........................ 67
一、危机酝酿期的危机领导力要素 ........................... 67
二、危机爆发期的危机领导力要素 ............................. 69
第五章 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的要素框架建构
第一节 阶段性危机领导力要素建构
一、危机酝酿期的危机领导力要素
(一)预警监测力
1.能力内涵
领导者除了作为决策者和领导核心之外,还作为愿景规划和前景预测的核心,需要对组织发展脉络和社会环境变化保持敏感,对发展态势和潜在危险进行前瞻,见人所未见,知人所不知。毛主席曾经说过“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①。”。德鲁克曾指出“在一个组织中,领导者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对危机做出预测,如果不能避免危机也要预测到它②。”,2017 年首届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大会将预警定位为:“灾害监测、预报和预测。灾害风险评估、通报和防备活动、系统和流程的综合系统,使个人、社区、政府、企业等能够及时采取行动,在危险事件来临前减少灾害风险③。”这几句话突出了领导者在危机预警监测上的独到要求,突出了见微知著、及时应对等要求。预警监测力指的是领导者通过对于组织环境和组织状态保持高度关注与分析,居安思危,在危机爆发之前或初期发现危机的预兆或征兆,进而进行危机处置的能力,主要包含常态监测和危机前瞻两个方面。

领导力与领导艺术论文参考
结语
随着风险社会带来,危机爆发的频率不断增加,强化我国危机领导力建设成为稳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而公共卫生危机作为扩散较为迅速,危害较为深远的危机类型,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公共卫生危机治理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突发急性传染病往往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大,是重大的生物安全问题,我们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①。”领导者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少数’②也是抗击公共卫生危机的重要力量,建构领导者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要素框架,为广大领导者提升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提供理论指引,是当前危机领导力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
公共卫生危机具有哪些特征?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面临何种危机情境?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哪些?有哪些能力需求?以及需要构建何种危机领导力要素框架?为了进一步完善危机领导力的框架建构,本文对经典的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深入剖析,探讨了理论内涵和应用场景,并选取了Fink的四阶段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于现有的危机领导力要素框架进行分析,总结了单一型框架、整合型框架和阶段性框架三种危机领导力体系,并分析了每种框架的优缺点,同时对现有危机领导力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概括。基于整合型框架和阶段性框架各自的优缺点,本文将二者结合在阶段性框架的基础上,同时引入了全周期的视角。在不同阶段和全周期视角下,通过“情境-任务-能力”分析框架,形成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要素框架,即全周期的价值领导力、目标领导力、组织领导力和魅力领导力;阶段性的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力要素则是危机酝酿期的预警监测力和预防准备力;危机爆发期的快速反应力、危机管控力和危机执行力;危机扩散期的技术应用力和危机感召力;危机恢复期的危机学习力、危机复原力和危机变革力。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