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课程论文 > 公司治理 > 正文

公司治理视角下豫金刚石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探讨

时间:2025-03-14 来源:www.51mbalunwen.com作者:

本文是一篇公司治理论文,本研究在探讨豫金刚石公司的掏空行为时,所依据的数据与信息主要源自公司公开的公告、财务报告以及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鉴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情况,对于公司内部资料的获取存在一定难度,这可能会影响到对个案分析的准确性。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自我国资本市场诞生以来,其发展速度一直较为迅猛。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为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规范企业运作,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我国引进了许多国际先进的资本市场制度,如内部控制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等。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尽管相应的法律框架不断完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造成了阻碍。在诸多问题中,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尤为突出,经常出现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与信息优势转移公司资源,侵占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从2006 年的明星电力掏空事件,到2009 年的华伦集团掏空四川金顶以及2011年的亚星化学,再到2019年的康美药业以及2020 年的保千里,可以看出,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频频发生,近十年来从未停止。为了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进行防范,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法规,严厉打击信息披露不透明、关联交易等可能导致资金流失的行为。这些措施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降低了掏空行为的发生频率。但这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掏空企业提供了新思路,导致掏空行为越来越难以识别,掏空手段越来越难以防范,间接加剧了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中小股东面临的资本市场风险。 
此外,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在资本市场屡禁不止,其影响范围当然不止中小股东这一间接受害者,最直接的受害人当属资源被掏空的企业。这些公司常常因为控股股东的非理性经营决策而遭受重创,企业价值急剧下降,市场竞争力不断削弱。这不仅导致公司经营活动难以为继,业务增长受阻,还可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不得不承担由控股股东的违规行为所引发的后果。在这种情形下,上市公司还可能要承担因掏空丑闻股票价格连续下跌,甚至于破产退市的严重后果,这也十分不利于我国的实体经济增长。因此,探索针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治理措施变得格外重要。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本章先介绍了所研究话题的背景与意义,然后展示了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最后就可能的创新之处进行了简单概括。
第二章,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本章先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阐述,然后围绕掏空行为与公司治理两个话题,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分类、总结、梳理、归纳和文献述评,明确本文的研究区域。
第三章,相关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本章首先梳理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其次,为减少理论基础与案例分析脱节问题,以相关理论和文献为依据,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
第四章,案例介绍。这一章主要是对豫金刚石掏空案例进行介绍,首先通过搜集到的数据展示豫金刚石基本情况,包括案例选择说明、企业简介、股权结构与治理架构设置,其次,剖析控股股东掏空的具体过程,识别控股股东掏空动机与手段的同时量化评估对各个利益相关方主体的影响。
第五章,案例分析。本章结合参考文献与公司实际情况,从公司治理视角切入,分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个层面,对控股股东掏空的成因进行分类讨论分析。
第六章,防范对策与建议。根据前文分析结果,针对各个治理视角的不足与缺陷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特别是结合新《证券法》实施的制度背景,使得对策建议更加有效。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本章是对全文研究成果的总结,并基于得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积极展望与不足分析。
......................
第三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   控制权私利理论
Grossman与Hart于1987年首次提出了“控制权私利”的概念。他们将股东利用上市公司控制权能够享有的社会经济利润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利润,由所有相关股东共同享有;另一类是控制权私利,仅使控股股东受益。进一步研究发现,控制权私利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管理层通过利用公司资源为自己谋取的隐性利益;二是通过以非公允价格与关联方进行交易损害公司利益而获得的非法收益。Dick和Zingales在后来的研究中明确了控制权私利的定义,即那些仅限于控制股东独享,而其他股东无法分享的利润。
控制权私利理论主要阐释了控股股东如何利用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来侵占小股东和外部投资者的利益。该理论指出,控股股东通常通过金字塔式的持股结构、交叉持股和建立差异化的投票权机制来巩固对公司的控制,从而使中小股东处于金字塔底端的不利地位。在这种架构下,与中小股东相比,控股股东有足够大的决策权,能够促进关联交易、资金占用等利益侵占方式的实施,从而为自己谋取私利。此外,随着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的加剧,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成本远低于其带来的收益,其利用控制权谋利的动机会进一步加深,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将会变得更加激进,代理问题愈发严重,中小股东权益也会受损,同时还加大了其“掏空”上市公司的可能。
......................
第二节 理论分析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代理矛盾,在大多数情况下,控股股东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而且如果控股股东有股权质押这一行为,就会导致其持有的股份两权分离,在控制权私利的驱使下很容易出现控股股东对企业进行掏空,因为他们早已将现金流权转移给了质权人,后续的损失都无需控股股东承担,而是由质权人及中小股东来负责。公司治理理论则进一步指出,当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存在漏洞,掏空行为会更加容易实施,特别是外部监管力度不足时,掏空行为更加频发。再加上资本市场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缺陷,导致中小股东和市场监管方难以及时发现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最终由于控制权私利理论的存在,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将使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可以构建出一个关于掏空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如图3-1所示,这一框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成因和手段以及防范对策,为下文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公司治理论文怎么写
公司治理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 ......................... 13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 13
一、 控制权私利理论 ............................. 13
二、 信息不对称理论 ........................ 13
第四章 豫金刚石控股股东掏空案例介绍 .................................. 18
第一节 豫金刚石背景介绍 ......................... 18
一、 案例选择说明 .......................... 18
二、 公司简介 ......................................... 18
第五章 公司治理视角下豫金刚石控股股东掏空成因分析 ..................... 37
第一节 内部治理视角下豫金刚石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成因分析 ............... 37
一、 股权结构失衡 .......................... 37
二、 三会治理失效 .................................... 39
第六章 防范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基于企业内部的治理机制
一、  引入股权制衡机制
很明显,豫金刚石的股权结构非常集中,一股独大的特点也导致股权制衡作用几乎失效,同时为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创设了有利条件。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上市公司需不断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的有效制衡,从根源上制止掏空行为的实施。
一方面,公司可以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如资金充裕且具备专业管理知识的投资机构,来实现股权多元化。这不仅有助于公司获得资金支持和专业管理建议,提升经营效率,还能使这些外部投资者成为具有影响力的股东,与控股股东形成平衡,有效防止掏空行为。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公司应提供持续支持,避免陷入控制权争夺有违战略目标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设置并在企业内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或出台相应的股权激励方案,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公司员工拥有双重角色,其个人收益与企业利益业绩相挂钩,从而鼓励员工作为股东积极参与公司治理。这样以来,员工必然不愿意看到公司利益受损间接导致自身利益受损情况出现,能够激发员工防范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主动意识,在自我利益驱动下,员工将付出更加积极的行动到公司的日常监督和管理中去,不仅大大提升了公司内部治理质量,而且也能有效抑制控股股东的不当行为。

公司治理论文参考
公司治理论文参考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研究立足于公司治理、委托代理等理论框架,选取豫金刚石公司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识别其控股股东掏空手段的同时量化评估了对各个利益相关方主体的影响。紧接着从公司治理视角切入,对控股股东掏空的成因进行分类讨论分析。最后,从对应的内外部治理机制不足出发,提出了应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有利措施。特别是在外部治理机制方面,本文基于最新制度背景,增强了对策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研究的主要结论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豫金刚石的控股股东采用了多种手段进行掏空,包括但不限于违规担保、非法占用公司资金、利用隐蔽的关联交易、非正常的分红政策等。这些行为严重掏空了企业,导致公司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最终走向了退市,中小股东利益严重受损,并扰乱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秩序。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豫金刚石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进行成因分析,一方面可以识别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不足。具体来说,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表现出股权结构过于集中,股权制衡度低;内部董事会组成不合理,并且控股股东和高管行为密切、实施合谋掏空;监事会形同虚设;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等问题。另一方面,外部治理环境同样存在不足。长期服务关系导致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失效;监管机构审查程序十分耗时且对掏空行为的处罚与收益不匹配;国有资本进驻纾困但未发挥有效治理作用等。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频繁发生。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