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民企逆向混改的动因及经济效果探讨——
本文是一篇财会管理论文,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海新能科混改后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从市场表现的角度来看,本文分析了事件日前后15天的AR和CAR,发现投资者对海新能科逆向混改的态度是偏消极的。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混合所有制经济在这次会议结束成了当时的热门话题,一时间达到了从未有过的新高度。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民共进”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能够唤醒各部门经济活力,促使国家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便是实现“国民共进”的主要途径。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有国企引入民营资本,又有民企引入国资。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提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大国有资本投资力度”。十九大更进一步地明确了要大力发展混合经济的态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2020年,《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进一步明确提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依法平等的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消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同时提高民企的生产创造能力和运营活力,最大化民营资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全面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建立健全的现代经济体系,营造更完善的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为我国民企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一批又一批的民企以引入国资的形式参与逆向混改。
......................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民营企业逆向混改的动因研究
在市场化及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为何会有大量的民营企业选择反向混改,目前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尽管具体的研究角度不同,但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围绕国资在政治影响力、生产资料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的三个优势展开的。
(一)增强政治影响力
从政治影响力来看,国企一般都有很强的政治背景,民企如果将一些国有股权引进来,就是无形中和政府建立起一种密切关系,虽然这类无形的资源并不能直接为企业提供任何的生产要素,但是能够为企业相对减轻行政约束,此外,还可以获得信贷方面的支持、拿到税收优惠及政府补助。
Carmen等(2020)指出,当前我国的经济还没有完全达到市场化,政府的干预程度也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当企业的治理层或者管理层与外界有一定的政治关联时,就易于利用这层政治关系获得外部信贷部门更多的资源。Boubakri等(2012)认为,与政府之间的政治联系可以改善和银行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企业从银行获得更多的贷款,从而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Chan等(2012)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和政府之间的关联有助于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Vukovic(2021)研究发现,在美国的经济危机中,政治关联关系着公司用于纾困的资金的配置,并且在危机爆发时,国资对民企的纾困资金消耗会大量增加。
李腊生等(2020)的分析表明,大多数国企都是由地方政府干预和管控的,所以国企的资信是有政府保障的,但民企没有政府的保障,会面临相对高的融资约束问题,Blau(2013)同样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李政毅等(2020)指出,当民企与政府之间的关联形成后,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规模均会显著提高,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李文贵和邵毅平(2016)发现,民营企业逆向混改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政府的保护,并同时获得贷款、场地供应及原材料方面的优势。
..........................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从单纯追求数量与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转向视质量与效益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其核心理念在于减少生产要素的投入、降低资源环境的成本以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质上,高质量发展就是从关注社会各种产品与服务的数量和规模转向了注重品质、优越性与美观度。这是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的转变,由以往的速度与数量至上转变为质量与效益并重,这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二、混改与逆向混改
所谓的混改,是指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通过投资或交叉持股的形式实现二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共同发展。混改的概念可以分解成“混”与“改”两个核心词,其中“混”是混合产权的手段,“改”是指改革的目的,等于不同性质产权的融合可以帮助企业优化治理机制。
混改根据主体不同,分为正向与逆向混改,后者正是这篇文章的研究方向。
逆向混改,指民企在自身发展需求及国企完善投资布局的需求相互契合时,民企主动引入国资股东使企业的所有制属性转变为混合所有制。这种改革方式表现在民企吸纳国资,资本变动方向和正向混改的资本变动方向相反,所以逆向混改也可称为反向混改。
财会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股权结构理论
股权结构具有双重含义,一是股权的构成,二是股权的集中度。依据控股股东及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分类为国企和民企两种。海内外众多学者对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多个角度与维度的分析,绝大多数学者指出,国有股权的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低,也有研究者认为国有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企业完成混改后,会改变其股权结构,为了最大化企业经营绩效,民企在逆向混改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优化股权结构,以保障混改效果。
二、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美国的两位学者提出。因为上市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导致公司的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追求不一致,经营者可能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损害所有者的利益,最终对企业的经营绩效造成消极影响。除此之外,有的企业管理者也是公司的大股东,这就导致大股东可能会通过一些手段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会激化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矛盾,加剧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代理理论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和代理成本最小化而存在的,而利益最大化需要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进行博弈才能实现,代理成本最小化可以通过建立高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实现。
............................
第三章逆向混改的制度背景与发展现状....................13
第一节民企逆向混改的制度背景..........................13
第二节环保行业逆向混改现状.............................14
第四章案例简介.................................18
第一节混改双方企业介绍...........................18
一、海新能科概况...............................18
二、海淀国投概况..................................20
第五章海新能科逆向混改的经济效果分析..................29
第一节市场反应分析................29
一、事件研究法的原理............................29
二、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市场反应分析..............................30
第五章海新能科逆向混改的经济效果分析
第一节市场反应分析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深入分析并评估海淀国投入驻海新能科后的市场反应。通过明确逆向混改事件发生的事件日、窗口期及清洁期,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CAR)等关键步骤,我们得以全面、系统地研究这一事件对市场的具体影响。
一、事件研究法的原理
在分析特定事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时,研究者常倾向于采用事件研究法。这个方法建立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即股价可以真实反映市场的全部信息。在运用这个方法进行度量时,研究者首先会根据该特定事件的发生时间明确相应的事件日、窗口期以及清洁期。接着,他们会在清洁期的数据基础上,推算出窗口期内若未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的正常收益率。之后,通过对比正常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分析两者间的差异,从而计算出AR及CAR。最终的指标值将有助于明确该事件带来的市场反应。事件研究法共有四个关键步骤,如图5-1所示。
财会管理论文参考
.............................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环保行业中民营企业大规模逆向混改的事件背景,以海新能科这个高科技民营企业作为案例主体,阐述了其引入国资的过程,分析了其选择逆向混改的动因以及逆向混改后的经济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分为以下几点:
一、逆向混改的动因是纾困
民营企业一直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在去杠杆的背景下,更是加剧了企业的融资难题。海新能科并不例外,在融资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同样出现了资金周转问题,加剧了企业的偿债压力。此外,海新能科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流动性风险较高。在此背景下,海新能科逆向混改,除了受到国家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的驱动外,还有引入国资帮助自己纾困的内部因素存在。海新能科希望通过引入国有资本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及巨额应收账款的难题,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及高质量发展。
二、短期内缓解资金压力
通过上文对海新能科融资约束的分析可以看出,在2018年企业实施逆向混改后,2019年,其融资约束确实有所缓解,但在2020年,企业的kz值大幅上升,甚至超越了混改前的水平,直到2022年,企业的kz值都在较高的水平波动,可以看出,逆向混改短期内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但长期来看,海新能科的资金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
三、正向效益并不显著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海新能科混改后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从市场表现的角度来看,本文分析了事件日前后15天的AR和CAR,发现投资者对海新能科逆向混改的态度是偏消极的。观察其财务绩效,海新能科在混改后的多个能力指标均呈现出下降态势。再看企业的非财务表现,除了创新能力在混改后有所改善,治理能力和融资能力混改后的结果都并不是向好的。所以,海新能科逆向混改的结果不及预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