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企业管理 > 正文

双碳背景下建筑企业碳中和债融资效应探讨——以中国能建

时间:2025-02-05 来源:www.51mbalunwen.com作者: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提出政府需持续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碳中和债市场;企业合理发行碳中和债、助力企业绿色转型等相关建议。通过企业与政府加强联系,提升自身形象,带动其它待转型企业关注并发行碳中和债,增加碳中和债市场活跃度,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对世界宣布了“双碳”目标,即在2023年前力争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自此之后,中国“净零碳排放”进程开始加速,推动了企业绿色转型深度发展。为应对因绿色产业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巨大资金需求缺口,“绿色金融”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绿色金融为从源头上引导资金配置进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保障,它作为解决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深层次矛盾的创新性金融模式,已成为各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助力资金精准投资于绿色领域,满足绿色低碳项目的资金需求,还能在有力推动企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
在中国,绿色债券得到了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广。根据中国绿色金融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2803.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94%。2021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还首次发行了由碳减排项目作为质押物的碳中和债,吸引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碳中和债是绿色债券的一种新型形式,旨在通过资助碳中和相关项目,实现企业或国家碳减排目标。在世界来看,碳中和债发行也是在近几年出现的,但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截至2023年6月12日,世界各地已经有多家公司和机构发行了碳中和债,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涉足碳中和债市场,推动碳中和债进一步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传统建筑业是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目前,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领域之一就是建筑领域,也是重要的碳排放源。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系列研究报告》,2020年全国建筑与建造碳排放总量为50.8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9%,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28.2亿吨二氧化碳,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1.0亿吨二氧化碳,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21.6亿吨二氧化碳。我国建筑行业整体呈现出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特点,发展一直很粗放。长期的粗放式发展导致大量碳排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这与国家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相悖,亦不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达成。因此,建筑行业亟待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的转型发展之路。这对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尤其重要。
............................
1.2文献综述
绿色债券是在绿色金融的概念框架下产生的,要研究其绿色属性,就需要对绿色金融体系有一定了解。相关文献围绕绿色金融、绿色债券及碳中和债展开梳理。
1.2.1绿色金融研究
绿色金融这一概念在1991年首次出现,从现有文献来看,普遍认可绿色金融是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研究金融问题,研究金融资产的配置与流通的创新金融形式。Salazar(1998)指出绿色金融在金融领域为环境保护探究新形式,为金融领域与环境保护搭建桥梁。Cowan(1999)认为绿色金融是金融学与绿色经济学的交叉学科,重点探究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问题。Labatt和White(2002)强调绿色金融要在其降低的风险限度内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潘岳(2007)指出绿色金融是包含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在内的一系列符合环境经济政策的资本市场手段,Scholtens(2016)结合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对绿色金融含义进行描述,他们的研究形成了目前普遍认可的绿色金融概念。
国内绿色金融概念最早由高建良于1998年提出,但前期研究较少,十七大后,相关研究才出现实质性进展。对于绿色金融的研究集中于发展必要性及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及绿色金融发展对策的研究,孙洪庆、邓瑛(2002)论述了绿色金融对于绿色工程、绿色消费、社会化融资、绿色利润的推动作用,以证明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何建奎(2006)认为金融机构发展对于环境风险影响的敏感度很高,绿色金融通过影响资金在行业间的流动,进而影响企业决策、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因此论证了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意义及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绿色金融发展对策研究方面,研究对象集中于金融机构,孙洪庆等(2002)建议金融系统构建绿色体系、高建良(2008)建议金融系统加大绿色金融宣传并增加对绿色产业投资力度、魏加宁(2008)提出通过加速发展环保政策性银行来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
第2章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概念界定
2.1.1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常见的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票据、碳金融产品等金融工具。
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更关注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强调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在绿色金融的实施上,更依赖政府政策推动作用。
我国从2003年要求污染严重的上市公司披露环保信息开始,在逐步建立绿色投资披露制度;截止2014年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领先世界的中国绿色信贷政策体系。2015年,绿色金融这一概念被写入了中国“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我国构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
2.2相关理论
2.2.1绿色发展理论
绿色发展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通过推广绿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手段,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是全球性的趋势,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绿色发展理念于2015年,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共同构成五大发展理念。由此可见绿色发展理念在我国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绿色发展理念,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和目标,深化了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
绿色发展的目的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绿色发展,要让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要思考实现如何让绿色青山成为自然生产力。因此,要加快发展绿色产业与可再生能源,同时配合空间差别化的环境规制与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
......................
第3章 双碳背景下我国碳中和债发行现状及问题分析 .................... 17
3.1 我国碳中和债的发行现状 .................. 17
3.1.1 政策支持与倡导 ........................ 17
3.1.2 碳中和债发行主体 ............................. 20
第4章 中国能建发行碳中和债融资背景与动因分析 ........................ 25
4.1 发行碳中和债的融资背景分析 .......................... 25
4.1.1 公司简介 .................................. 25
4.1.2 公司融资状况 .................................. 25
第5章 中国能建发行碳中和债的融资效应分析 .................... 33
5.1 财务效应分析 ............................. 33
5.1.1 资本成本分析 .............................. 33
5.1.2 资本结构分析 .................................... 36 
第5章中国能建发行碳中和债的融资效应分析
5.1财务效应分析
5.1.1资本成本分析
分析现有碳中和债的数据,可以看到其票面利率是显著低于其它绿色债券的,这就表明企业发行碳中和债可以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政府以政策驱动,通过降税、价格补贴、绿色公共采购等多种形式,为绿色债券提供担保,使绿色债券相比于其它债券,具有更高信誉的同时具有更低的利率,因而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得以降低。这其中的碳中和债,其募集资金能真正投入到有助于“双碳”目标达成的项目中,对其又有更加精细的信息披露要求、可量化的环境效益评价,因此,投资碳中和债能有效改善投资人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加之碳中和债的社会责任属性,它们共同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投资者过高的收益预期,进一步降低碳中和债的融资成本。
为了更好地分析21中能建GN001(碳中和债)的资本成本,我们选取中国能建2021年度财务报告中所示2021期末仍发行在外的19能建Y1、20能建Y1、21中能建MTN001这三期次债券做对比。这四期次债券在资产负债表中均被分类为权益工具,记入其它权益工具中的永续债项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其它基本信息如表5.1所示。此处需要特别说明,以下分析均使用被分类为权益工具的永续债,但中国能建用以偿还永续债支付的利息支出,有些准予在其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些在企业所得税税后扣除。查阅债券募集说明书后,仅21中能建GN001(碳中和债)、21中能建MTN001的偿债支出在税前扣除,其利息支付时会产生抵税效应,应使用中国能建的企业所得税率25%,将其税前债务资本成本调整为税后债务资本成本。另外,以下分析使用的债券均是平价发行,故其到期收益率为其调整利率,如利率未调整,则为其票面利率,且到期收益率为债券的税后债务资本成本。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
第6章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1.1碳中和债市场快速发展,但存在问题亦突出
自国内首只碳中和债于2021年发行至今刚满三年,可以认为碳中和债市场仍处于发展早期,但市场发展蓬勃,已在绿色债券市场上占有可观比例。我国绿色金融、绿色债券制度体系从顶层设计向下搭建,较为系统完整,碳中和债起步时,已处于相对较完整的制度框架中,客观促进了碳中和债的健康、稳定发展。碳中和债发债主体特征明显,国有企业发债占绝对多数,主体行业特征集中于金融业及低碳转型需求明显的能源类行业。在不同市场发行的碳中和债,期限差异较为明显。
碳中和债的利率水平与普通债券相比,能体现出绿色债券的低利率特征,但与其他绿色债券相比利率略高,比其它绿色债券更易获得融资。基于对碳中和债发行现状的问题,能够明显得出碳和债发行主体单一的结论。疏理碳中和债相关政策,研究其发行条件、信息披露要求及募集资金投入项目,可以看到相关管理制度尚未健全、碳中和债与其他绿色债券区分度尚显不足的问题。
6.1.2碳中和债发行能够提升财务绩效,促进绿色转型
碳中和债发行募集的资金应用于低碳减排领域绿色项目,且资金不能完全用于偿还绿色项目贷款,必须有一定比例资金直接作用于绿色项目,因此碳中和债的发行会给企业带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于一个发展中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就是的增大,往往意味着对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财务绩效评价方面会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