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国际贸易 > 正文

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探

时间:2024-11-23 来源:www.51mbalunwen.com作者: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利用贸易增加值方法测算了中国与2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8-2021年的“区域价值链地位指数”,通过模型选择、构建后进行基准回归分析,为了保证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又对模型依次进行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最后从投资地区分布、东道国、投资方向和时间段等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探究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区域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呈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区域协定层出不穷,各国争相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意图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及主导者。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攀升势在必行,但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将非发达国家锁定在特定环节,严重制约其向高端的攀升(闫东升等,2020)。部分学者认为单纯依靠全球价值链或国内价值链的发展思路无法解决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题(曾楚宏等,2020),中国必须从单一嵌入全球价值链转变为构建以自我为中心的区域价值链(RVC),这是突破“低端困境”的有效途径(林颖,2020),也是响应“国内国际双循环”号召,实现链条的动态转换和紧密对接的现实选择。
对外开放的实践证明: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提升其区域价值链地位的重要手段(戴翔,2013;胡晓燕和郭树华,2022)。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总额逐年攀升,2013至2022年累计达到1822亿美元,10年间投资额增长了91.2%,高于同期中国整体对外直接投资65.8%的增速。从投资的主要行业分布情况看,基础设施、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主要的投资领域,特别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上升至总营业额的3/5。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五通”之一,更是后疫情时代大国竞争博弈的重要战场。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之一”,可见其对于中国把握区域价值链的主导权及国际贸易规则的参与权具有重大影响。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
1.2文献综述
1.2.1基础设施的内涵
在百科中,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物质条件及支持的工程设施,用于保证一国(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更是社会持续运行的基础保障。参照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办法,基础设施可分为农、林、牧、渔、水利业、交通运输、建筑业、邮电通讯业、商业、工业、科学研究、地质普查和勘探业等13个门类。在相关研究中,徐炜锋等人(2020)将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电热、燃气及水的成产和供应业7个行业归为基础设施领域。黄亮雄等(2018)增加了五个行业,分别是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由此可见,基础设施并没有明确的行业分类,正如罗振宇(2019)所言,所有那些你放心交给别人干的事情都是基础设施①。鉴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并没有定义基础设施,遵循相关性原则和《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库行业分类状况②,本文将能源、物流、交通运输、公共事业、房地产建筑、卫生及通信行业归为基础设施领域。
........................
2理论基础与影响机制
2.1价值链分工理论
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价值链分工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其影响力已经由单纯的学术研究扩展到OECD、RCEP等国际组织的应用层面,并逐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价值链分工的基础是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在分工中遵循成本最小化和市场规模化原理,利用各国在价值链环节上的比较优势,最终实现规模经济的利益最大化。该理论侧重于分析各国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分工合作并分享其所处价值链环节的利益,最终形成了复杂的价值链分工体系。无论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加入,每个国家都是以可以获取的贸易利益作为驱动力,但是处于高分工地位的国家获取的贸易利益远远大于低分工地位的国家,现实中则体现为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资本要素,牢牢占据着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而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中低端位置。正是认识到这种差异,普雷维什提出了中心-外围论,强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不平等的经济关系。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但可以解决中国与沿线国家当前面临的全球价值链困境,还可以实现双赢,即中国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引领构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一方面可以推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巩固并提高在全球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带动更多沿线国家参与到价值链分工中,享受贸易合作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红利,助力沿线国家推进各自的工业化、城镇化,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
2.2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之间通过签署合作文件等方式实现市场一体化的过程,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思路。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加强调合作伙伴之间具有自由性的贸易合作和流动性更强的生产活动,不断减少合作歧视和不公平性。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0年来,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①参与到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的都是发展中国家,与鲍里斯综合发展战略理论的研究对象相契合。综合发展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合作时应充分考虑各国的差异和需求,不必拘泥于市场的统一,也不用追求过高形式的一体化,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要素配置方式的优化升级。依据该理论,中国将与沿线国家构建更大的合作平台,实现更大范围的协同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克鲁格曼提出的新经济地理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对经济活动在地理位置上集中性的理解,强调了较近的地理距离对于降低运输成本、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以及减少投资风险的重要性,因此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正是这种天然的地理优势以及其不设边界和条件的区域化,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了高度开放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倡议,推动区域贸易一体化,进而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和贸易增加值。而这种“全球价值链区域化”是价值链分工在全球分散化布局中所形成的区域集聚的现象,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新经济地理和贸易保护政策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共同推进了全球价值链区域化,形成了更大范围的“多中心均衡”和“中心-外围”模式。因此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探索,与其他国家推动的经济一体化有许多差异,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许多共性问题。
..................................
3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与“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现状 ........................... 16
3.1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现状 ......................... 16
3.1.1 投资规模保持稳步增长 .................................... 16
3.1.2 投资行业布局较为集中 ....................................... 18
4 基础设施投资影响中国“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地位的实证分析 .. 33
4.1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 33
4.1.1 模型构建 .................................. 33
4.1.2 变量选取 .............................. 33
5 基础设施投资影响中国“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地位的机制检验 .. 47
5.1 机制检验模型 ............................... 47
5.2 机制变量说明 .................................... 49
5.3 机制检验结果及分析 ........................... 50
6基础设施投资影响中国“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拓展分析
6.1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参与度现状
区域价值链参与度被用来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区域分工的程度以及在该区域价值链中的重要性。
图6.1列示了2007—2021年间中国“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参与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的区域价值链参与度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指数值围绕着0.7上下小幅波动,且2017年之后持续上升,可以预见这种增长趋势仍会继续保持。前向参与度和总参与度基本保持相同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大,从0.475上升至0.594,在总参与度中所占比重也有所提升(66%到77%)。而后向参与度在2007-2016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下降(0.235到0.190)后又缓慢上升(0.197到0.231),在总参与度中所占比重下降(34%到23%)。整体来看,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中的总参与度有所上升,后向参与度有所下降,而前后参与度上升,说明中国在该区域价值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参与区域分工的程度越高,且更多承担着出口中间品的任务。这正是其在区域价值链中地位不断提升的原因。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7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贸易增加值方法测算了中国与2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8-2021年的“区域价值链地位指数”,通过模型选择、构建后进行基准回归分析,为了保证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又对模型依次进行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最后从投资地区分布、东道国、投资方向和时间段等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探究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区域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2007-2021年间,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中的地位稳步上升,2021年已经处于该区域价值链的中上游环节。
(2)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与中国“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地位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即中国对“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显著促进其在该区域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控制变量中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中国“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地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力资本、研发强度越强、开放程度越大、政府效率及制度更好的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效果越好。
(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程度会因基础设施流向的地区、国家和行业等不同产生差异,主要体现为对中东欧、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区域国家的投资,投向高风险和基础设施优良东道国的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均可以显著提升中国“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地位,而且“一带一路”倡议后的显著性明显优于倡议提出之前。同时控制变量也会因上述因素对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地位造成差异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