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区域示范基地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探讨
本文是一篇创业管理论文,本文运用更为灵活更为复杂且考虑范围更为广泛的多期DID方法对现存的两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共同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采用PSM、反事实检验、处理组选取、缩小为第一批样本再PSM-DID和进行变量缩尾处理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催生国家创新动能的重大战略举措,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围绕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旨在鼓励群众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以此共同振兴地区经济。双创强调政府、企业和高校各个创新主体相互协作,其中创新教育奠定了创业实践的实施基础,创业实践是创新教育的提高和发展落实,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促进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国务院于2015年提出要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增强支撑作用,通过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来增强信息公开度和透明度。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首批第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其中包括区域示范基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和企业示范基地三种基地类型,并提出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双创示范基地,通过试点示范作用完善双创政策环境,培育具有市场活力的双创支撑平台,推动政策落地,放大标杆效应,提升社会影响,并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组织形式和发展阶段来推广双创模式和经验。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第二批45个区域示范基地、21个企业示范基地和26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其中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建设以来,创新创业等主要统计指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经济技术增长方面,2018年区域示范基地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共7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2019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750亿元,同比增长约48%,在创业带动就业增长层面,2018年区域示范基地新登记企业约41万户,同比增长约1.1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近6700家,同比增长约31%,2019年新增企业约有68万户,同比增长64.1%,双创区域示范基地新增就业超过90万人,同比增长31.4%,以创新带动区域就业的力度大幅提升,推动示范基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创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双创区域示范基地政策相关研究
(1)创新创业类政策研究现状
创新创业为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注入活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源泉。西方学者从1950年开始就对创新创业政策进行研究,到如今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国内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评估也较为落后,2014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创新战略目标,关于创新创业政策的研究才趋于规模化和系统化的发展,主要聚焦于政策内容和文本分析和政策评估两个方面。
在政策文本分析方面,Gilbert等(2004)最早追溯了美国创业政策的出现过程,分析了产业组织框架,提出基础产业结构奠定了产业或市场绩效[1]。当行业内大规模生产的效率对比微小企业的效率产生的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时,以小企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Laszlo等(2013)提出从地方到区域、到州级到联邦级过程中,全球化政策、技术发展政策、扶持优惠政策等创新创业政策都逐渐形成,政策体系化逐渐完善[2]。随后,这些创新创业政策发展经验在欧洲、亚洲、德国得到了采纳和借鉴(Urbano, 2016)[3]。Priem(2017)指出创业政策对社会创业活动和缓解失业有积极推动作用,认为创新创业政策是奠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4]。Sun和Cao(2018)发现高科技初创企业的盲目增长反而会损害国家经济,通过政府的合理布局和适当引导,让初创科技项目更好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5]。随着2014年后双创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国内学者对创新创业政策文本进行了深度挖掘,刘明(2020)对中国创新政策的演进和发展进行了梳理,评估了政策的有效性并结合国外现有的发展经验给出了政策建议[6]。以吉林省为例,王颖(2020)将政策内容和创新主体构建成为交互政策网络,描述了政策的具体演化过程[7]。基于1998-2021年发表的创新创业政策类的学术文献,易文思(2021)通过可视化分析,总结评估了各类创新创业类政策的绩效[8]。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概念界定
2.1.1双创示范基地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明确建立区域示范基地、高校示范基地和企业示范基地三种类型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三种类型的双创示范基地各有特点和侧重,其中高校双创示范基地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载体,发挥高校科研项目成果和智力人才方面的优势,在人才方面侧重于教育培训创业型人才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完善创业相关课程的设置,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加强创业导师的引领作用和创业团队的建设,在科研方面侧重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把控科研项目的创新性,鼓励科技人才创业创新,提升各类创新创业资源水平以加速科研成果的研发、落地与推广。企业双创示范基地主要是以行业领军龙头企业为载体,大规模企业有财力、人力、设备、平台和技术等优势,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会不断追求创新的突破,实现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从而形成适合创新创业的企业管理体系,鼓励员工进行内部创业,拓展外部创业投融资渠道,从而有效扩展企业业务范围,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本文研究的双创区域示范基地侧重于区域制度创新和优质资源整合,以区域内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地为重点抓手,集聚资本、人力、科技等优势资源,逐渐形成区域性的创业创新扶持制度体系和经验,结合政府政策和各区域的发展阶段现状和实际特点,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双创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创业融资渠道的丰富和拓展,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和双创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引领带动五个方面来探索制定具体政策举措,形成各区域独特的双创政策发展经验和完善体系。
...........................
2.2理论基础
2.2.1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对创新系统的研究最早是从国家层面开始,基于宏观的角度对国家创新系统进行研究探讨,然而从国家层面总结的发展经验和规律难以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后人们开始关注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狭义的可以是某个产业园区的区域范围,也可以扩展到城市群或者几个国家的维度,如欧盟等共同体。
目前在学术界,区域创新系统尚未有获得普遍接受的定义。最早在1992年,库克提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主体因素共同构建的网络交互系统,由于在空间上具有相互作用而产生关联性。学者倾向于从区域因素和创新因素共同考虑区域创新系统,基于区域的角度即认为是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且具有开放性边界的系统,从创新的角度考虑即强调了区域内的创新氛围、创新活力和创新环境,有创新活动就得思考创新主体,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一般是由企业等生产场所,科研院等研究科技创新,高校等教育机构,政府,中介等信息、运输、咨询等服务机构等共同构成,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由于创新主体的多样性而导致了其交互关系的复杂性。这些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则主要由区域创新网络来承载,是企业与其它机构在不同的制度环境所下交互产生的一种交互学习系统,这种系统支持相关组织的创新活动,并强调知识技术在体系中的产生、转移、扩散和产业化的系统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对整体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
第3章 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测算 ................................. 22
3.1 测算方法选择 ................................ 22
3.1.1 创新效率测算方法比较 ............................ 22
3.1.2 数据包络分析法 .......................... 23
第4章 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 ................................... 31
4.1 研究设计 ................................. 31
4.1.1 样本选取 ............................... 31
4.1.2 模型设计 ................................. 31
第5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9
5.1 基准回归结果 ................................... 39
5.2 稳健性检验 .................................. 46
5.3 中介检验 .................................... 49
第5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基准回归结果
(1)DID基准回归结果
为了检验双创区域示范基地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净效应,本文采用公式4-2即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具体回归结果见表5-1:
创业管理论文参考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双创区域示范基地作为双创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城市创新创业培育和孵化和产业化的基地,双创区域示范基地是否影响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和产生的影响机制是进一步推进双创工作的关键所在,基于学者们对基地建设路径、建设现状和建设成果的总结,本文利用2009-2019年24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2016年设立第一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和2017年设立第二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为准自然实验来研究双创区域示范基地的建立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本文运用更为灵活更为复杂且考虑范围更为广泛的多期DID方法对现存的两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共同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采用PSM、反事实检验、处理组选取、缩小为第一批样本再PSM-DID和进行变量缩尾处理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在填补目前研究空白的同时使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两个维度进行了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检验,基于区域因素、人口规模因素和资源因素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样本进行异质性检验。本文的研究结论总结如下:
(1)从实施效果检验看,与未设立双创区域示范基地的地级市相比,双创区域示范基地的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就其提升的效果而言,第一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对于第二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的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有明显提升,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双创政策效应越是明显。
(2)从影响机制检验看,在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建立的地区,通过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和发展重点,协同高校人才、社会投资和企业科研成果转化来促进城市绿色科技的突破与创新,通过政府调整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引导绿色产业聚集、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创新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绿色节能清洁业和高科技新能源行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才能保证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