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课程论文 > 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 > 正文

社交媒体与传统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绩效的差异化影响开题

时间:2024-06-18 来源:www.51mbalunwen.com作者:L040207
选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知识经济时代,通过信息系统手段提高企业绩效是否过时,是否应当推出一种全新的绩效管理方式这是一个争议的课题。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来说,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社交媒体让人们的沟通生活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于企业而言,企业一方面担心员工频繁的使用社交媒体导致员工工作效率的下降,而一方面,企业又希望员工在社交媒体中进行自身人脉、知识的拓宽,从而推动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以此为背景,不少学者提出了以社交媒体为核心的企业员工绩效管理方式构建,但社交媒体是否能够作为企业绩效管理的方式还是值得考究的一个课题,同时社交媒体对于企业绩效考核有着怎样的作用关系?与传统信息系统对比之下,有这样的差异点以及优势,这些问题都有待验证。
从理论价值来说,在对于文献搜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内对于社交媒体对企业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者较少,同时对社交媒体与传统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绩效的差异化影响分析则更少见;从理论层面来讲,社交媒体现阶段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国外学者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对企业管理绩效有着深刻的影响与作用关系,然而国内对此的研究理论比较少见,本文期望通过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弥补当前我国社交媒体与企业管理绩效相关理论体系的不足,同时笔者还期望通过本文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更多研究者,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交媒体与企业管理绩效的理论体系。
从实践价值来说,目前国内对于社交媒体的企业管理绩效影响研究者较少,同时相对理论也较缺乏,实际企业的管理绩效开展过程中,更是很少将社交媒体作为一种平台方式进行管理绩效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现阶段企业内的管理绩效工作开展还多是通过传统信息系统进行,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的进一步对社交媒体与传统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管理绩效差异化研究分析,进一步验证两者在企业管理绩效上的具体效能体现,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管理绩效实践参考,推动企业管理绩效认识及水准的提升。
国内外研究现状:
1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绩效相关研究
企业管理绩效是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为了提高员工和组织绩效,达到企业所期望的利益和产出,对员工和企业进行的有效的沟通和规范化的管理过程。企业管理绩效作为一种管理活动,首先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和预测,将各目标进行分解,并结合企业日常的管理运作,对各阶段的工作进行业绩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评定员工工作绩效状况和水平,从而对员工进行激励和沟通,从而实现组织战略以及目标。
关于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与企业运营绩效关系的理论均认为,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能提高企业的运营绩效[1]; 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早期和近期的研究结论,相当一致[2]。Hitt、Wu 和 Zhou于 2002 年对使用SAP R/3 系统的几千家美国公司开展的实证研究发现,ERP 投资显著提高了公司的劳动生产率、库存周转率[3]。Brynjolfsson 和 Hitt 对美国 300 多家公司 5 年期的财务数据开展的实证研究同样发现,IT 投资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生产率[4]。目前国内已有的关于信息系统与企业运营绩效关系的实证文献,得出的研究结论也比较一致。这些文献大多以国内上市公司数据做配对统计分析,都发现了信息系统和 IT 投资显著提高了公司的运营绩效 ( 以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库存周转率等运营绩效指标来衡量) [5]。
2社交媒体研究现状
社交媒体是一系列互联网应用的总称,这些应用建立在Web2.0技术和逻辑功能之上,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应用自主创造和交流内容[6],与传统媒体不同[7, 8],社交媒体更加动态、平等、互联,是不受任何组织控制的互动的有机体[9]。许多在线资源都对社交媒体领域进行了分类。2011年,社交媒体统计网站——Fred Cavazza.net将社交媒体分为十类,即发布(例如,Wikia),分享(例如,You Tube),讨论(例如,Pphpbb,Skype),社会网络(例如,Facebook,Linked In),微博(例如,Twitter),生活日志(例如,Friendfeed),Livecast(例如,Justin.tv),虚拟世界(例如,Second Life,HABBO),社会游戏(例如,Pogo,Doof),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例如,World of Warcraft,Happy Farm)。Kaplan和Haenlein(2010)根据用户自我展示/自我表露和社会临场感/媒介丰富度两个维度将社交媒体分为六类[10],例如,博客是低社会临场感/媒介丰富度,高自我展示/自我表露的社交媒体。据市场营销顾问公司Kepios创始人西蒙·肯普发布的全球数字化年度研究报告,2015年一年,全球社交媒体用户增长率达到10%,算是比较健康的,不过令人惊讶的是,移动社交媒体注册用户年增长率增幅很大,为17%。在全球社交媒体网站使用排名中,Facebook依然占据了统治地位。不过,腾讯公司几乎垄断了中国本土市场,而且他们也将自己的业务范围拓展到了亚洲。因为聊天应用发展速度十分强劲,2015年移动社交媒体使用的成绩斐然,特别是移动即时通讯应用的加速增长,也让我们相信,如果想要提升受众用户的参与度,企业必须要重新思考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工具作为自己的营销手段[6]。社交媒体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在已有的文献中有不少是社交媒体概念性文章,除此之外的文章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社交媒体接受或采纳的影响因素,这类文章又可分为两类:(1)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Parra-López等(2011)从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社交媒体接受或采纳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社交媒体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使用所带来的益处,如功能、社交、享乐[10]。此外,一些条件变量成为社交媒体使用的激励因素,例如个人倾向,技术可获得性、信任、环境,但使用成本对社交媒体使用无显著影响。(2)组织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Wamba等(2014)研究了哪些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对于社交媒体(Facebook)的采纳,认为公司创新性、规模、管理者年龄和行业显著影响组织使用社交媒体[11]。
 另一类是研究社交媒体对组织或企业的影响,而我们的研究更关注这类文章。社交媒体组织层面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重视,但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很多关键问题仍未解决。这类文章中,有不少还只是概念性和理论性的探讨。
3社交媒体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
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并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2]。
在对于社交媒体对员工的影响作用描述上,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Sawy(1998)认为,外部知识的引入,势必会在接受者的头脑中进行再创造,衍生出新的概念和意义。这种知识的转移方式,相比较传统的会议、交流等模式,更加容易将员工的隐性知识传递给组织内的其他个人。企业微信平台使用对企业影响的相关研究很少,需要借鉴信息技术使用的商业价值的理论。因此,本文总结了信息技术对企业商业价值影响的相关文章,发现大部分研究集中测量信息技术使用与商业价值产出的关系,有些文章研究的是行业或经济层面,有些研究的是组织层面[13]。同时本文总结了一系列文章证明信息技术与公司价值关系[14,15]。信息技术作为简单的硬件和软件工具,单独不能创造价值,但是一定与其他信息系统和组织因素以系统化的方式创造企业价值[16]。 以前的大部分研究都是从一个独立公司的角度研究信息技术价值,认为信息技术在某个公司投入使用只会给该公司创造价值[17]。现在,随着经济一体化,许多公司从松散的外包到无缝集成都与其他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得信息与产品的高效快速流通。近年来,许多公司正在运用开放式架构通过信息技术投资来改进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问题。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商业流程价值共创的案例是信息技术工具(协同规划,预测与补货)的应用,以摩托罗拉手机制造商与全国移动服务零售商的商业合作为案例进行研究[18]。
有的企业已经将企业的信息系统做成微信端小程序鼓励员工使用,鼓励员工分享与工作相关的文章等[19]。LEFTHERIOTIS et al.[20]将社交媒体用于工作作为一个维度并检验其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用于工作能够提升工作绩效。这一观点被CHAROENSUKMON-GKOL[21]证实,他发现社交媒体用于工作的使用强度正向影响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然而从个人使用社交媒体的视角,BROOKS[22]研究发现较高频率的个人社交媒体使用会降低工作绩效。已有研究多数从单一视角探究企业内部使用社交媒体的效果,而基于不同视角的社交媒体使用的效果往往是不同的[23]。一些学者将社交媒体使用笼统地界定为基于工作的社交媒体使用,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用于工作能够提升工作绩效。ALI-HASSAN et al.[24]研究发现,对于社交媒体的社交和认知使用对员工的常规绩效和创新绩效有积极但间接的影响,对于社交媒体的享乐使用对员工的常规绩效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对创新绩效产生缓和影响。另一些学者从个人使用社交媒体的视角,研究发现员工个人社交媒体使用会降低工作绩效。ZOONEN et al.[25]认为社交媒体用于工作能够影响员工的有效沟通和契合度;CHAROEN-SUKMONGKOL认为社交媒体用于工作能够影响员工的认知吸收、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然而,已有研究多是探讨社交媒体用于工作对于知识传递和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并没有考虑到社交媒体的社交特性。有学者发现员工使用社交媒体能够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26],能够有更多机会与朋友交流[27],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程度。MOQBEL et al.[28]认为社交媒体的使用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减少工作与家庭的冲突,进而提高工作满意度。然而,已有研究对社交媒体使用的探索主要集中在社交媒体使用强度或笼统的研究社交媒体用于工作,很少有学者综合考虑社交媒体的工作和社交两大特性,并探究其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GONZALEZ et al.[29]认为基于工作的社交媒体使用和基于社交的社交媒体使用的目的、作用和效果是不同的。本研究将社交媒体使用分为基于工作的社交媒体使用和基于社交的社交媒体使用两个维度,并探究其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当员工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工作时,往往能够提升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而当员工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社交时,往往能够提升员工之间的情感,加强有效沟通,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基本结构设想: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四大方面:
第一部分是对于社交媒体的概述;员工使用社交媒体一般都是围绕工作需求或是社交需求为基础点,以工作需求的角度来说,社交媒体的使用可以高效实现组织管理内部的信息传递,以社交的角度来说,社交媒体的使用会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以及扩充员工自身技术、社会资本等,从而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第二部分内容是基于员工社交媒体的使用,对员工实际工作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其中通过正反面影响进行论述,同时阐明在具体正反面影响作用机理之下的原因,深入把握社交媒体与员工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是对于社交媒体与传统IS对企业管理绩效的影响差异分析,其中通过3方面进行,分别是:
1社交媒体与传统IS对员工的基础差异影响?
2社交媒体与传统IS对组织内部管理差异影响?
3社交媒体与传统IS对企业管理绩效的差异影响?
第四部分内容是基于员工社交媒体使用与企业管理绩效的机制关系,提出企业管理绩效建议。本文中主要是基于员工工作效率进行社交媒体与传统IS的差异化影响,同时基于两种方式对工作效率的具体影响及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出企业管理绩效的优化建议。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将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方式进行企业绩效管理与社交媒体、信息系统相互关系资料的搜集,同时进一步通过SPSS进行数据处理;本文设计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对于调查者的个人基础认识;第二部分内容是被调查者社交媒体使用、认识、及工作效率影响、公司对社交媒体规定、社交媒体对企业管理绩效的影响认识等进行,通过两大方面的问卷内容把握,为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
 
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结构如下图所示:
 
按照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员工的满意度、自身工作技能的提升、以及适当的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社交媒体的使用可以扩充自身的技能,同时能够通过社交活动的开展积累自身社会资本,同时根据信息管理理论,信息系统能够强化组织有效沟通,提高指令传递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结合上述内容,社交媒体与传统IS都能通过工作效率的影响企业管理绩效,但同时其影响的具体途径及效应有着一定差异,故而本文从这两个角度展开社交媒体、传统IS对企业管理绩效影响的传导路径的研究,进而讨论社交媒体与传统IS产生影响的差异。
可行的工作计划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
可行的工作计划:
第一步,文献搜集、整理分析,进一步确定本文的研究课题,研究思路及具体方案。
第二步,根据资料完成论文设计,提交初稿。
第三步,根据导师修改意见反馈,同时通过与导师的进一步沟通,进行论文修改,提交论文终稿。
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 
由于时间及精力有限,本文采用网络问卷发放的方式进行,从而论文问卷中的数据反馈深度与真实度有待考究。
主要参考文献:
[1].BRYNJOLFSSON E.The productivity paradox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Communications of ACM,1993,36 ( 12) : 67 - 77
[2].BRYNJOLFSSON E,HITT L M. Computing Productivity: Firm - level Evidence [J].The Review of Economic and Statistics,2003,85( 4) : 793 - 808
[3].BRYNJOLFSSON E,HITT L M. Beyond Comput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0,14 ( 4) : 23 - 48
[4].BRYNJOLFSSON E,HITT L.Paradox Lost? Firm - level Evidence on the Return to Information System Spending[J].Management Science,1996,42 ( 4) : 541 - 558
[5].王立彦,张继东.ERP 系统实施与公司业绩增长之关系[J].管理世界,2007 ( 3) : 116 - 121
[6].Kaplan A M, Haenlein M. Users of the World, Uni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J]. Business Horizons, 2010, 53(1): 59-68.
[7].Hoffman D L, Fodor M. Can You Measure the ROI of Your Social Media Marketing?[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10, 52(1): 41-63.
[8].Hoffman D L, Novak T P. Towar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Media[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012, 26(2): 69-70.
[9]. Peters K, Chen Y, Kaplan A M, et al. Social Media Metrics-a Framework and Guidelines for Managing Social Media[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013, 27(4): 281-298.
Parra-López E, Bulchand-Gidumal J, Gutiérrez-Taño D, et al. Intentions to Use Social [10].Media in Organizing and Taking Vacation Trip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1, 27(2): 640-654.
[11].Wamba S F, Carter L. Social Media Tools Adoption and Use by SMES: An Empirical Study[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and End User Computing (JOEUC), 2014, 26(2): 1-17.
[12].El Sawy O A,Kumar K R.Making the world your oyster:Experiences from teaching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r global operations[J].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8,1(1):27-44.
[13].Lichtenberg F R. The Output Contributions of Computer Equipment and Personnel: A  Firm-Level  Analysis[J].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1995, 3(3): 201-218.
[14].Devaraj  S,  Kohli  R.  Performance  Impa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ctual Usage the Missing Link?[J]. Management Science, 2003, 49(3): 273-289.
[15].Santhanam R, Hartono E. Issues in Link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to Firm Performance[J]. MIS Quarterly, 2003(1): 125-153.
[16].Wade M, Hulland J. Review: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Review,  Extension,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MIS Quarterly, 2004, 28(1): 107-142. 
[17].Kohli  R,  Grover  V.  Business  Value  of  IT:  An  Essay  On  Expanding  Research Directions  to  Keep  Up  with  the  Times[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8, 9(1): 23-36.
[18]. Cederlund  J  P.  How  Motorola  Put  CPFR  Into  Action[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 2007, 11(7): 33-47.
[19].薛杨,许正良,景涛.微信营 销 环 境 下 用 户 信 息 分 享 意愿提 升 及 管 理 应 用. 情 报 科 学,2017,35 (2):98 - 101,137.
[20].LEFTHERIOTIS I,GIANNAKOS M N.Using social media for work: losing your time or improving your work? .Computer sin Human Behavior ,2014,31 (1):134-142.
[21].CHAROENSUKMONGKOL P. Effects of support and job de-minds on social media use and work outcomes. Computers inhuman Behavior ,2014,36( C):340-349.
[22].BROOKS S. Does personal social media usage affect efficiency and well -being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5,46(C):26-37.
[23].CAO X F,GUO X T,VOGEL D,et al.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media on employee work performance. Internet Research ,2016,26(2):529-545.
[24].DRUMMOND C,MCGRATH H,O' TOOLE T.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resource mobilization in entrepreneurial firms .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8,70(3 ):68-89.
[25].ZOONEN W V,VAN DERMEER T G L A,VERHOEVEN JW M . Employees work -related social -media use : his master’s voice .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014,40(5):850-852.
[26].ALI-HASSAN H,NEVO D,WADE M.Linking dimensions of social media use to job performance :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2015,24(2):65-89.
[27].GONZALEZ E S,LEIDNERD E,RIEMENSCHNEIDER C,et al .The impact of internal social media usage on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and commitment∥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2013. Italy :Milan ,2013:1-18.
SCHREURS B H J,VAN EMMERIK I H,GNTER H,Et al . A weekly diary study on the buffering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insecurity and [28].employee performance .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12,51 ( 2 ):259-279.
[29].KNIG C J,DE LA GUARDIA M E C.Exploring the positive side of personal internet use at work : does it help in managing the border between work and network ? .Computer sin Human Behavior ,2014,30:355-360.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