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企业管理 > 正文

中间品创新与制造企业供给质量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探

时间:2023-07-09 来源:www.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的实证数据主要来源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于2016年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但因其时间只截止至2014年,为满足研究分析的时效性,本文只能选择基于国内各行业的总产出数据去对后续四年的数据进行预估。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现实背景
首先,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低端化”、“边缘化”问题显著。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这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分工模式为广大后发国家提供了参与和分享全球经济发展成果的机会。中国正是借助自身的综合比较成本优势,积极嵌入至全球价值链当中,通过链主国家的“主动溢出”和“倒逼”机制,获得了暂时性的快速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空间。近年来,在国际反全球化与新贸易保护新形式和国内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拉动带动产业发展逼近“阈值”,中国制造业整体面临:内生动力不足与高度对外依存带来的价值链分工地位“低端化”;需求结构升级与要素成本上升造成的价值链增长方式“贫困化”、价值增值瓶颈与贸易摩擦牵掣导致的价值链发展路径“曲折化”(王一鸣,2017;杨水利和杨祎,2019a)[1-2]。2018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28947.93美元/人,仅为美国19.3%、日本30.2%和德国27.8%。中国工程院发布的《2019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中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方面差距巨大。按照2012-2018年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平均增幅计算,中国还需28年(2046年)追平美国。利用2016版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 2016 Release)①,选取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和增加值平均传递步长指标,从价值增值和嵌入位置两方面定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实态,为更好的开展特征比较,引入美国、德国和日本制造业相应实态进行对照分析,具体如图1-1所示。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将研究焦点定位在解决“中间品创新如何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这一核心问题上,通过对核心问题的逐级拆解,本文试图达到以下研究目标:
(1)破解“位置”在全球价值链升级内涵中解释力不足的问题,完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内涵。基于全球价值链产品架构和功能架构的双重架构视角,从双重架构视角延伸全球价值链“位置”内涵,赋升级内涵。综合“附加值”概念,构建基于价值增值、功能架构位置、产品架构位置的全球价值链升级分析框架;
(2)厘清中间品创新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作用机理。基于异质性创新基础,将中间品创新划分为互补型中间品创新和自洽型中间品创新,从全球价值链治理机制视角出发,分析两种类型的中间品创新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理;
(3)揭示制造企业供给质量在中间品创新和全球价值链升级间的路径传导机制。从需求主体视角出发,将制造企业供给质量划分为产品供给质量和专利与标准供给质量,分析中间品创新影响制造企业供给质量的作用机理,制造企业供给质量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理,并揭示制造企业质量在中间品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升级间的路径传导机制。
(4)明晰创新链嵌入对中间品创新的差异化调节机制。基于产业链中从事各功能活
.................................
2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不断加深,链主国家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生产率的带动作用逼近“阈值”,产业发展的“结构红利”逐渐消失,制造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境,其引发的“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不协调不匹配”严重阻碍了国内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分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战略目标,自此全球价值链升级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基础、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内涵、测度、路径选择和影响因素五个方面开展文献梳理。
2.1.1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基础
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产品或服务价值而进行研发、生产、销售等过程的跨国组织网络,全球价值链反映了价值创造在全球范围内的空间分化和延伸。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基础源于Porter(1985)[30]提出的价值链以及价值链系统概念。价值链反映了企业内部价值创造与传递过程中相互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功能属性,价值链系统则统筹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强调供应链系统內价值管理过程中的增值差异。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范围内关税水平的显著下降,技术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內的流动进一步加剧,跨国复杂生产协作成为可能(Baldwin,2012)[31]。在此背景下,Gereffi(1999)[32]提出全球商品链概念,特指围绕商品组织开展的资源全球性优化配置活动。为摆脱“商品”一词的局限,并突出价值在全球范围內的创造与传递过程,Gereffi et al(2005)[6]率先采用了全球价值链术语,用以揭示跨国生产协作中的治理结构与价值分布问题。类似的概念还包括“国际供应链”、“跨境生产网络”、“全球垂直生产网络”等,与这些概念不同的是,全球价值链更强调跨境生产中的价值创造属性(杨翠红等,2020)[33]。
....................................
2.2中间品创新的相关研究
中间品贸易作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运行基础,决定着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相对位置和比较优势(Koopman et al.,2014;Wang et al.,2017a,2017b)[7-9]。本文从中间品创新的技术来源渠道、中间品创新模式选择,以及中间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三方面总结中间品创新的相关研究。
2.2.1中间品创新的技术来源渠道
现有与中间品创新的技术来源渠道直接相关文献较少,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的来源渠道进行扩展,围绕进口中间品、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以及自主创新投入四个方面总结中间品创新的主要技术来源。进口中间品是国内中间品制造企业直接接触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
进口中间品影响企业创新效率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机制:一是质量和技术扩散机制,质量和技术扩散机制是指高质量的进口中间品往往嵌套着更高技术水平的知识,而这些只是也随着进口中间品发生转移和扩散,此时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是调节企业生产效率弹性的关键要素(Nishioka和Ripoll,2012;谢谦等,2021)[154-155];二是产品种类机制,产品种类机制是指进口中间品与国内中间品具有不完全替代性,进口中间品种类的增加给国内下游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技术选择,促进了企业创新,带动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Halpern et al.,2015)[156];三是“成本—创新”机制。“成本—创新”机制是指进口中间品通过影响企业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决策,这种路径传导机制虽得到普遍认可,但进口中间品究竟是通过成本节约效应还是成本提升效应来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决策,现有研究结论仍未达成统一。认同成本节约效应的最早文献是Melitz和Ottaviano(2008)[157],该文献认为对上游的非对称进口开放,会迫使与进口中间品存在水平竞争的国内制造企业降低产品加成率,相应的国内下游行业的成本随之降低,生产效率逐步提升。随后Bøler et al.(2015)[158]认为进口中间品能够节约成本,企业优化决策下会调整创新投入,进口中间品会促使R&D更能够增加企业利润。认同成本提升效应的代表性文献为刘航和杨丹辉(2020)[159],该文献在利用中国进口地区—跨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进口中间品并未给中国带来成本节约效应,相反增加了工业购进成本,虽然高昂的购进成本也促进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考虑到下游行业的高竞争性(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多数来自于下游企业的竞争),且这种现象在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出口依存度较高、市场化和信息化表现更优的地区更加突出,权衡进口中间品与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

3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42
3.1相关概念界定.......................................42
3.1.1全球价值链升级......................................42
3.1.2中间品创新.........................44
4研究设计........................................75
4.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75
4.2变量选取与测度...............................76
5经验检验.......................................88
5.1检验中间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88
5.2检验中间品创新对制造企业供给质量的影响..............................92
6结果讨论
6.1讨论中间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本文在假设H1提出中间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其中,在假设H1a部分提出互补型中间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短期内,互补型中间品创新会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高附加值中间品的研发设计环节或市场服务环节拓展(遵循全球价值链升级趋势②或趋势④)。结合实证结果来看,由表5-1列(1)—列(3)可知,互补型中间品创新的一次项与价值增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开展互补型中间品创新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价值增值水平;其次从表5-3列(2)—列(3)可知,互补型中间品创新的一次项与功能架构位置的关系为正,但不显著,表明互补型中间品创新有引导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环节攀升的趋势;最后从表5-5列(1)—列(3)可知,互补型中间品创新的一次项对制造业产品架构位置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反映出互补型中间品创新能够推动制造业向上游高附加值中间品环节延伸。也就是说,实证结果最终证实了互补型中间品创新会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高附加值中间品的研发设计环节拓展(遵循全球价值链升级趋势②)。但从长期来看,互补型中间品创新会导致制造业沿着下游低附加值中间品集成环节从事代工生产的“边缘化”趋势发展(遵循全球价值链边缘化趋势⑦)。具体的,由表5-1列(4)—列(6)可知,互补型中间品创新一次项系数显著为正,而二次项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互补型中间品创新对价值增值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影响,也就是说,长期依赖互补型中间品创新最终会抑制制造业价值增值水平的提升。这个结果与王玉燕等(2014)[267]的观点一致。王玉燕等(2014)[267]认为,依靠发达国家的主动溢出,后发国家制造业会在经历短暂且快速的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空间后遭遇来自发达国家链主企业的价值阻击,并导致后发国家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效应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趋势,随着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效应不断衰退,其价值增值水平也将持续降低;由表5-3列(5)—列(6)可知,互补型中间品创新二次项对功能架构位置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长期依赖互补型中间品创新最终会导致制造业向下游低附加值的代加工环节发展,这个结果与张杰和郑文平(2017)[114]的观点一致,张杰和郑文平(2017)认为,来自发达国家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手段会迫使后发国家制造业遭遇“纵向压榨”,进而导致后发国家陷入“代工依赖→微利化→自主创新能力缺失”低端循环路径;
.....................................
7研究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研究结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中间品创新与制造企业供给质量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机理,并验证创新链嵌入的调节作用,通过构建概念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结合实证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论:
(1)中间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互补型中间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具体的,短期内互补型中间品创新会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高附加值中间品的市场服务环节拓展,但从长期来看,互补型中间品创新会导致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下游低附加值中间品的代工环节方向发展。自洽型中间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自洽型中间品创新均能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高附加值中间品的研发设计环节攀升。
(2)中间品创新对制造企业供给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互补型中间品创新对制造企业供给质量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具体的,短期内互补型中间品创新能同时推动制造企业产品供给质量和专利与标准供给质量的显著提升,但从长期来看,互补型中间品创新会对制造企业产品供给质量和专利与标准供给质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自洽型中间品创新对制造企业供给质量具有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自洽型中间品创新都会对制造企业产品供给质量和专利与标准供给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3)制造企业供给质量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其中,产品供给质量提升对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体的,产品供给质量对价值增值、功能架构位置、产品架构位置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整体上看,产品供给质量会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高附加值中间品的研发设计环节攀升。标准与专利供给质量提升对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体的,专利与标准供给质量对价值增值、功能架构位置、产品架构位置同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整体上看,专利与标准供给质量同样能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高附加值中间品的研发设计环节攀升。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