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技术股权激励对公司创新的影响探讨
时间:2021-09-17 来源:51mbalunwen
本文主要以汇川技术为例,研究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作用下的创新激励效果。虽然本文从研发投入、专利产出以及创收过程深入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效果,但是,该研究过程中仍存在部分不足。第一,由个体案例的研究发现推导到总体情况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偏差。根据文献综述可知:企业创新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虽然在进行案例研究的过程中,会尽可能考虑其他影响创新的因素,但难免会有疏漏,可能会对研究结论产生影响。因此,希望众多学者在未来能够继续完善制约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定的基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创新成为现代企业开拓进取、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外资企业的不断涌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加,低成本竞争战略不再盛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运而生。而 21 世纪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概念所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到来,给企业的科技发展带来了机遇。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想要在此环境中蓬勃发展,就必须改变其价值创造模式,由资源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出现因核心技术的缺失而受制于人、止步不前的情况。不管是出于应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还是为了缓解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是企业蓬勃发展、持续向前的不竭动力。
然而,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由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拥有不同的目标函数,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导致股东无法对管理层的活动展开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代理问题。而从企业的创新活动来看,一方面,技术复杂的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管理层削减研发的短视行为留有一定的操纵空间;另一方面,在创新决策权与创新收益权分离的背景下,相对于能够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的股东来说,管理层在进行创新决策时,不仅要面对创新活动给企业业绩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需要承担因创新失败所带来的职务危机、声誉危机等风险;即使创新成功,创新活动所带来的回报也主要归股东所有。创新活动对于管理层来说,更多的是一项风险和收益不对等的投资,它会对管理层的创新动力产生负面影响,让风险规避型的管理层减少企业创新活动。
..............................
1.2 文献综述
1.2.1 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
早期 Jensen & Meckling (1976)[59]在研究代理成本的过程中发现:当管理者被赋予部分剩余利润索取权时,代理成本有所减少。随后,学者们开始研究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我国学者早期得出的结论与国外学者存在部分差异,认为:当授予高管股票时,公司业绩反而会下降(宋增基,2003[1];胡婉丽,2004[2])。学者们深入研究后发现,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可能会受其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李维安(2006)[3]发现当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过高或者过低时,股权激励对于公司业绩的激励效果将受到抑制;只有适度的持股比例才有助于股权激励利益趋同效应的实现。当股东行为受到制衡时,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宋增基,2007)[4]。而在吴育辉(2010)[5]看来,股权激励之所以没有起到促进企业绩效的作用,原因在于:股权激励是高管自利的产物。不论是第一类代理问题中的高管自利行为(李春玲,2014)[6],还是第二类代理问题中的大股东掏空行为,都会影响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不仅如此,股权激励还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干扰(关明坤,2011)[7]。而在马桂芬(2018)[8]看来,只有基于协同效应的视角,同时考虑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的影响,才能最大化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
1.2.2 创新的影响因素
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会受企业自身努力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受相关政策的影响。Czarnitzki(2007)[60]认为税收抵扣可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减少企业创新投入风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税收优惠政策在创新方面也具备相同的作用效果(Björn Alecke,2012)[61]。在李维安(2016)[9]看来,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研发投入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王凤燕,2020)[10]。而高管团队作为公司创新项目的决策者,会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影响(贾振全,2013)[11]。王雪莉(2013)[12]在研究高管团队的职能背景时,发现由不同职能背景组成的高管团队会抑制企业创新。而高管人员的海外背景则可以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实现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刘凤朝,2017)[13]。易靖韬(2015)[14]认为过度自信的高管往往热衷于冒险,倾向于加大企业研发力度。但一旦创新投资过度的话,就会影响企业创新效率,反而不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贾如涛,2019)[15]。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主要通过授予激励对象股票或者期权,依靠这种利益共同体的构建方式来实现对激励对象的激励。它最早源于美国的一家制药公司,该公司出于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目的向高管推行了股票期权计划。后来,随着股票期权应用范围的扩大,股权激励逐渐演变成一种能够缓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并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公司治理制度。而美国硅谷众多高科技企业的成功也得益于股权激励的助力,股权激励也因此得到快速的推广和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演变出具有不同模式的股权激励。
本文所涉及的股权激励是指对公司高管及其员工实行激励的一种方法,以某一特定的价格将公司股票授予给特定范围的激励对象,通过这种方式将激励对象的个人收益与公司股价联系在一起,激发高管及其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积极性,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
2.1.2 创新
“创新”最早因 Joseph Schumpeter 提出的“创新理论”而推广开来,在该理论中,Joseph Schumpeter 将“创新”与“发明”区别开来,认为创新是企业所创建的一种全新的生产函数,并借用生态学中的理论,使用“创造性破坏”一词来描述创新。随后,学者们对创新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发现创新不仅限于技术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而Aghion 和 Howitt 突破了以往学者对创新活动的划分,创造性地将它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发明阶段、试验阶段以及应用阶段,并且认为只有创造新技术的活动才能被称为“创新”。而在 Peter Drucker 看来,凡是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新应用,都可以被称作“创新”。
基于众多学者对创新的研究,本文认为:创新主要是指新思想所经历的一系列活动,从创新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开发、应用、生产以及最后的商业化阶段。创新作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不仅依赖于创新资源的陆续投入,通过专利技术的应用过程,实现产品商业化,才是企业创新的根本目的,而这也是企业持续投入创新资源的有效保障。
..............................
2.2 理论基础
2.2.1 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最早是由 Joseph Schumpeter 在《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一书中提出,Joseph Schumpeter 所提出的“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家只有通过创新这一手段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没有创新活动的企业是不可能产生超额利润的。而对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本来说,它被视为为企业的创新活动创造条件的一种支付手段。
之后,随着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理论逐渐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与关注,以 Edwin Mansfield 等人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理论以及以 Douglass North 等人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理论随之产生。技术创新理论主要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研究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曼斯菲尔德在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将其与微观经济结合在一起,发现经济危机会给企业创新活动带来动力;Christophe Freeman 则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发现政府颁布的创新政策能够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起到促进作用;此外 MortonKamien 和 Nancy Schwartz 还研究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等因素对创新的影响。而制度创新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多的是强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此外,Paul Romer 等学者在前人提出的有关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将不完全竞争和技术进步纳入其中,从而揭示了经济增长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当欧洲的工业经济开始衰弱,而知识经济逐渐发展时,学者们便开始探讨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开放创新、创新网络等相关概念。
表 3-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板块分布情况表
..........................
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15
3.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概况.................................. 15
3.2 股权激励方案要素制定的具体情况................................ 15
4 汇川技术股权激励概况...........................19
4.1 公司概况............................................... 19
4.1.1 汇川技术发展历史....................19
4.1.2 汇川技术股权结构.........................................19
5 汇川技术股权激励影响公司创新的案例分析................................ 28
5.1 股权激励对创新投入方面的影响...................................... 28
5.1.1 股权激励对研发资金投入的影响..................................28
5.1.2 股权激励对研发人员投入的影响..................................29
5 汇川技术股权激励影响公司创新的案例分析
5.1 股权激励对创新投入方面的影响
5.1.1 股权激励对研发资金投入的影响
研发资金的投入作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必备环节之一,其金额投入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可知:研发资金的投入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充足的研发资金,不仅能够为研发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而且能够为创新思想的实践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从企业创新投入阶段来看,高管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决策者,拥有企业创新项目的决策权,主导着企业研发资源的投入。一旦获得高管的支持,创新活动就能顺利取得研发资金,保障创新活动的顺利实施。从表 5-1 来看,汇川技术的研发支出水平整体呈上升的趋势,从 2009 年 3035.73万元的研发支出增加到 2019 年的 85555.89 万元,在短短数十年内,汇川技术的研发支出上涨了 28 倍。公司在首次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前,2009-2011 年的平均研发支出为6283.89 万元,而在股权激励方案公布后的三年内(2012-2014),汇川技术的平均研发支出已经上涨到 17154 万元,上涨幅度达股权激励方案实施前的 272.98%倍。然而,研发支出水平仅仅从研发支出总额来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研发强度(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值)的变化。从研发强度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汇川技术在 2012 年推行股权激励方案前后,其研发支出强度并没有出现大幅提升的情况,这可能跟首次股权激励的激励对象有关,2012 年的激励对象主要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缺乏对公司高管的有效激励,从而影响到公司研发支出水平的投入,影响了股权激励对汇川技术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
表 5-1 汇川技术研发投入情况表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从股权激励和创新相关的理论出发,通过文献梳理归纳的过程,依靠相关理论和研究,深入探讨股权激励在实际案例中是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活动,以检验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机理。本文以汇川技术为例,结合公司各期股权激励方案,对公司创新的各个环节展开分析,深入剖析股权激励的创新激励过程。在此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股权激励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汇川技术作为一个依靠核心技术开拓市场的高新技术企业,随着公司各期股权激励方案的推行,不管是从研发投入、专利产出还是创新创收阶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虽然公司不同时期推行的股权激励方案,受到其要素设计情况的影响,其创新激励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股权激励方案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确有创新激励效果。
股权激励的要素设计情况会影响其创新激励效果。从激励范围来看,激励对象的不同导致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主导创新环节不同。公司首次推行股权激励方案时,以研发技术人员为主的股权激励,主要通过提升创新效率的方式来激励企业创新,而当公司加大对高管的激励时,汇川技术的研发投入水平随之大幅增长。可见,激励高管有助于公司加大研发力度,通过创新资源的增加来激励企业创新。从股权激励模式来看,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在人才留用方面的效果存在差异。不同于股票期权实施期间的人力资源投入水平,当汇川技术推行限制性股票时,不管是公司的研发人员投入水平,还是高素质人才占比,其增长幅度显著增加。可见:关于人才留用方面,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效果要相对显著。
随着股权激励方案的推行,其激励效果会逐渐减退。汇川技术首次推行股权激励方案时,虽然平均专利数量有所上涨,但从专利增长趋势来看,可以发现:随着股权激励方案的推行,专利数量在后期出现小幅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股权激励的创新激励效果会随着推行进程有所减退。相较于首期股权激励,在 2015、2016 年连续两期股权激励方案的推行下,汇川技术的专利技术水平不仅大幅增长,其激励效果逐渐减退的趋势也有所延缓。
参考文献(略)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创新成为现代企业开拓进取、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外资企业的不断涌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加,低成本竞争战略不再盛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运而生。而 21 世纪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概念所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到来,给企业的科技发展带来了机遇。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想要在此环境中蓬勃发展,就必须改变其价值创造模式,由资源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出现因核心技术的缺失而受制于人、止步不前的情况。不管是出于应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还是为了缓解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是企业蓬勃发展、持续向前的不竭动力。
然而,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由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拥有不同的目标函数,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导致股东无法对管理层的活动展开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代理问题。而从企业的创新活动来看,一方面,技术复杂的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管理层削减研发的短视行为留有一定的操纵空间;另一方面,在创新决策权与创新收益权分离的背景下,相对于能够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的股东来说,管理层在进行创新决策时,不仅要面对创新活动给企业业绩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需要承担因创新失败所带来的职务危机、声誉危机等风险;即使创新成功,创新活动所带来的回报也主要归股东所有。创新活动对于管理层来说,更多的是一项风险和收益不对等的投资,它会对管理层的创新动力产生负面影响,让风险规避型的管理层减少企业创新活动。
..............................
1.2 文献综述
1.2.1 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
早期 Jensen & Meckling (1976)[59]在研究代理成本的过程中发现:当管理者被赋予部分剩余利润索取权时,代理成本有所减少。随后,学者们开始研究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我国学者早期得出的结论与国外学者存在部分差异,认为:当授予高管股票时,公司业绩反而会下降(宋增基,2003[1];胡婉丽,2004[2])。学者们深入研究后发现,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可能会受其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李维安(2006)[3]发现当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过高或者过低时,股权激励对于公司业绩的激励效果将受到抑制;只有适度的持股比例才有助于股权激励利益趋同效应的实现。当股东行为受到制衡时,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宋增基,2007)[4]。而在吴育辉(2010)[5]看来,股权激励之所以没有起到促进企业绩效的作用,原因在于:股权激励是高管自利的产物。不论是第一类代理问题中的高管自利行为(李春玲,2014)[6],还是第二类代理问题中的大股东掏空行为,都会影响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不仅如此,股权激励还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干扰(关明坤,2011)[7]。而在马桂芬(2018)[8]看来,只有基于协同效应的视角,同时考虑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的影响,才能最大化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
1.2.2 创新的影响因素
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会受企业自身努力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受相关政策的影响。Czarnitzki(2007)[60]认为税收抵扣可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减少企业创新投入风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税收优惠政策在创新方面也具备相同的作用效果(Björn Alecke,2012)[61]。在李维安(2016)[9]看来,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研发投入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王凤燕,2020)[10]。而高管团队作为公司创新项目的决策者,会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影响(贾振全,2013)[11]。王雪莉(2013)[12]在研究高管团队的职能背景时,发现由不同职能背景组成的高管团队会抑制企业创新。而高管人员的海外背景则可以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实现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刘凤朝,2017)[13]。易靖韬(2015)[14]认为过度自信的高管往往热衷于冒险,倾向于加大企业研发力度。但一旦创新投资过度的话,就会影响企业创新效率,反而不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贾如涛,2019)[15]。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主要通过授予激励对象股票或者期权,依靠这种利益共同体的构建方式来实现对激励对象的激励。它最早源于美国的一家制药公司,该公司出于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目的向高管推行了股票期权计划。后来,随着股票期权应用范围的扩大,股权激励逐渐演变成一种能够缓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并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公司治理制度。而美国硅谷众多高科技企业的成功也得益于股权激励的助力,股权激励也因此得到快速的推广和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演变出具有不同模式的股权激励。
本文所涉及的股权激励是指对公司高管及其员工实行激励的一种方法,以某一特定的价格将公司股票授予给特定范围的激励对象,通过这种方式将激励对象的个人收益与公司股价联系在一起,激发高管及其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积极性,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
2.1.2 创新
“创新”最早因 Joseph Schumpeter 提出的“创新理论”而推广开来,在该理论中,Joseph Schumpeter 将“创新”与“发明”区别开来,认为创新是企业所创建的一种全新的生产函数,并借用生态学中的理论,使用“创造性破坏”一词来描述创新。随后,学者们对创新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发现创新不仅限于技术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而Aghion 和 Howitt 突破了以往学者对创新活动的划分,创造性地将它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发明阶段、试验阶段以及应用阶段,并且认为只有创造新技术的活动才能被称为“创新”。而在 Peter Drucker 看来,凡是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新应用,都可以被称作“创新”。
基于众多学者对创新的研究,本文认为:创新主要是指新思想所经历的一系列活动,从创新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开发、应用、生产以及最后的商业化阶段。创新作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不仅依赖于创新资源的陆续投入,通过专利技术的应用过程,实现产品商业化,才是企业创新的根本目的,而这也是企业持续投入创新资源的有效保障。
..............................
2.2 理论基础
2.2.1 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最早是由 Joseph Schumpeter 在《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一书中提出,Joseph Schumpeter 所提出的“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家只有通过创新这一手段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没有创新活动的企业是不可能产生超额利润的。而对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本来说,它被视为为企业的创新活动创造条件的一种支付手段。
之后,随着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理论逐渐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与关注,以 Edwin Mansfield 等人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理论以及以 Douglass North 等人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理论随之产生。技术创新理论主要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研究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曼斯菲尔德在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将其与微观经济结合在一起,发现经济危机会给企业创新活动带来动力;Christophe Freeman 则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发现政府颁布的创新政策能够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起到促进作用;此外 MortonKamien 和 Nancy Schwartz 还研究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等因素对创新的影响。而制度创新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多的是强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此外,Paul Romer 等学者在前人提出的有关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将不完全竞争和技术进步纳入其中,从而揭示了经济增长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当欧洲的工业经济开始衰弱,而知识经济逐渐发展时,学者们便开始探讨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开放创新、创新网络等相关概念。
表 3-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板块分布情况表
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15
3.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概况.................................. 15
3.2 股权激励方案要素制定的具体情况................................ 15
4 汇川技术股权激励概况...........................19
4.1 公司概况............................................... 19
4.1.1 汇川技术发展历史....................19
4.1.2 汇川技术股权结构.........................................19
5 汇川技术股权激励影响公司创新的案例分析................................ 28
5.1 股权激励对创新投入方面的影响...................................... 28
5.1.1 股权激励对研发资金投入的影响..................................28
5.1.2 股权激励对研发人员投入的影响..................................29
5 汇川技术股权激励影响公司创新的案例分析
5.1 股权激励对创新投入方面的影响
5.1.1 股权激励对研发资金投入的影响
研发资金的投入作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必备环节之一,其金额投入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可知:研发资金的投入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充足的研发资金,不仅能够为研发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而且能够为创新思想的实践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从企业创新投入阶段来看,高管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决策者,拥有企业创新项目的决策权,主导着企业研发资源的投入。一旦获得高管的支持,创新活动就能顺利取得研发资金,保障创新活动的顺利实施。从表 5-1 来看,汇川技术的研发支出水平整体呈上升的趋势,从 2009 年 3035.73万元的研发支出增加到 2019 年的 85555.89 万元,在短短数十年内,汇川技术的研发支出上涨了 28 倍。公司在首次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前,2009-2011 年的平均研发支出为6283.89 万元,而在股权激励方案公布后的三年内(2012-2014),汇川技术的平均研发支出已经上涨到 17154 万元,上涨幅度达股权激励方案实施前的 272.98%倍。然而,研发支出水平仅仅从研发支出总额来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研发强度(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值)的变化。从研发强度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汇川技术在 2012 年推行股权激励方案前后,其研发支出强度并没有出现大幅提升的情况,这可能跟首次股权激励的激励对象有关,2012 年的激励对象主要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缺乏对公司高管的有效激励,从而影响到公司研发支出水平的投入,影响了股权激励对汇川技术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
表 5-1 汇川技术研发投入情况表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从股权激励和创新相关的理论出发,通过文献梳理归纳的过程,依靠相关理论和研究,深入探讨股权激励在实际案例中是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活动,以检验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机理。本文以汇川技术为例,结合公司各期股权激励方案,对公司创新的各个环节展开分析,深入剖析股权激励的创新激励过程。在此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股权激励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汇川技术作为一个依靠核心技术开拓市场的高新技术企业,随着公司各期股权激励方案的推行,不管是从研发投入、专利产出还是创新创收阶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虽然公司不同时期推行的股权激励方案,受到其要素设计情况的影响,其创新激励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股权激励方案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确有创新激励效果。
股权激励的要素设计情况会影响其创新激励效果。从激励范围来看,激励对象的不同导致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主导创新环节不同。公司首次推行股权激励方案时,以研发技术人员为主的股权激励,主要通过提升创新效率的方式来激励企业创新,而当公司加大对高管的激励时,汇川技术的研发投入水平随之大幅增长。可见,激励高管有助于公司加大研发力度,通过创新资源的增加来激励企业创新。从股权激励模式来看,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在人才留用方面的效果存在差异。不同于股票期权实施期间的人力资源投入水平,当汇川技术推行限制性股票时,不管是公司的研发人员投入水平,还是高素质人才占比,其增长幅度显著增加。可见:关于人才留用方面,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效果要相对显著。
随着股权激励方案的推行,其激励效果会逐渐减退。汇川技术首次推行股权激励方案时,虽然平均专利数量有所上涨,但从专利增长趋势来看,可以发现:随着股权激励方案的推行,专利数量在后期出现小幅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股权激励的创新激励效果会随着推行进程有所减退。相较于首期股权激励,在 2015、2016 年连续两期股权激励方案的推行下,汇川技术的专利技术水平不仅大幅增长,其激励效果逐渐减退的趋势也有所延缓。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声明鉴证业务准则框架构建研究2015-10-30
- 创业板上市公司科技创新投入与财务绩效的相关2015-11-18
- 河北省科技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研究2017-09-26
- 基于成本动因的S建筑公司会计项目预算控制方法研究2018-02-02
- X市农信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控制研究2018-02-07
- 快鹿集团管理者心理偏差对非效率会计投资的影响研究2018-03-03
- XY建设集团会计融资问题研究2018-03-13
- Z机械公司融资租赁销售模式风险识别及对策研究2018-03-25
- 出版众筹会计模式研究2018-04-05
- 互联网企业的会计盈利模式研究2018-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