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课程论文 > 公司治理 > 正文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以L国有房

时间:2021-07-01 来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通过对 L 国有房地产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评价,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于微观层面,是基于本企业的微观数据进行分析,在评价的过程中重点考察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本企业的微观影响,没有将对社会及国民经济的宏观影响做进一步详细研究,为了进一步研判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在微观研究基础之上,研究对于混合所有制的宏观影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 1978 年以来,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主要体现在经济体制的变革和更新,截止到现在,在经济发展和经济成果方面硕果累累。目前,我国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我国的国有企业也进行了改制和改革,这是我国经济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将企业的经营权不断分散化,使地方和企业有足够的权力独立运作。从那时起,我国的国有企业开始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下单一僵化的所有权结构被逐步打破,复杂而多样化的所有权结构逐渐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始于 1980 年代,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大成就。但是,这也暴露出了所有权和管理权之间的矛盾关系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根基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定是股份制经济的表现形式,明确了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以国有经济的发展为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作为辅助发展,优化国有经济。国家还决定花费大约 3 年的时间来扭转国有企业的局面,并通过广泛的所有制改革摆脱财务困境。2002 年底,中共“十六大”明确指出,除少数带有公共属性的国家独资的国有企业外,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直到 2003 年,经济体制改革达到高潮,主要表现为: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国务院和财政部的监管之下,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了混合所有制的经济体,而小型的国有企业被直接改造成为私人经济体。2007 年,中共“十七大”明确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根基不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明确了改革的方向。
.......................

1.2 文献综述及存在问题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国有企业的改革更进一步发展,随之而来的基础性研究也丰富起来,一方面我国的专家学者开始围绕“混改”为主题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国外很多专家也对“混改”进行了研究。
(1)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的相关研究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鲜明特点,尽管一些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已经公布了自己的股权结构多元化计划,但是改革的成功取决于政府如何解决两个信誉问题:一个是恢复改革承诺的信誉,另一个是说服私人投资者,他们的利益将得到充分保护。
Zheng Y.(2014)研究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他认为在 20 世纪 90 年代,国有部门的重组和裁员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首要原因是政府没有受到推动改革的财政压力。虽然在改革过程中,我国的国民经济经历了短暂的负增长,但是这种趋势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被彻底扭转,从 1998 年到 2010 年,国有企业的总利润增长了 100 倍,从 210 亿元上升到 2.1 万亿元。第二,大型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政策改革的主要实践者。中国政府试图引进东亚的产业组织模式并赋予其中国特色,以实现三个战略目标:建立符合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维护和增加国家股本;维护社会市场稳定和国家发展的政策工具。第三,国企与有权势的精英家族交织在一起,成为有权势的既得利益集团。正如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30 年中国报告》所说,“政府、大银行、银行之间的紧密联系,国有企业创造了既得利益,阻碍了改革,有助于国家继续对经济进行临时干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混合所有制的内涵
混合所有制指的是企业的一种所有权形式。它不同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是指在企业所有权的控制上由不同性质的股权构成,或者企业的产权由不同的资本形式构成。混合所有制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我国对国企的所有制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国有企业的经济形式从单纯的公有制转变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
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发展,成为国内外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切入点,国外学者研究中国经济腾飞是否与国内的国有企业改革存在关系;国内学者已经明确感受到混合所有制改革所带来的经济红利,更多的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以及在改革过程总结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有多种定义,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只要构成企业资本的所有者之间对企业的管理和控制上存在平等的关系,这种现代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和管理制度就是混合所有制。国外学者一般认为,只要企业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资本形式就是混合所有制,即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私人资本同时存在与一个企业之中的资本形式就构成了混合所有制,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国有企业管理和私有企业管理兼具的特征。这种资本的构成形式促成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从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来看,伴随着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不断涌入国企,使得国企的股权构成多样化,满足了形式上的混合所有制要求,现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度和范围不仅要求在形式上满足不同形式的股权构成,而且要求在管理形式、公司治理和产权分配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满足国有资本不断壮大的同时,增强企业活力和生产力,实现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的有机融合,形成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因此,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不断深入发展就是在管理制度、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改进。
......................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司治理理论
公司治理理论从本质上不同于企业管理。公司治理从宏观角度看,将企业看作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既能满足股东权益,又能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企业管理更加注重企业运行效率方面,例如是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人力的有效管理等等。公司治理从微观角度看,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管理环节,而是包含整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所有管理环节;在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保证企业的管理、生产、人力等更加有效均衡发展;可以直接为企业决策提供良好的决策建议,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企业管理只是单纯的局限于某一环节,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等。
2.2.2 产权理论
产权理论通过所有权阐明了企业的边界选择。此外,产权理论与组织经济学中与战略管理相关的其他分支,特别是资源基础理论形成了新的理论联系。目前,新的产权理论侧重于界定某种权利在哪些领域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交易具有契约不完全性的特点,在具体投资的情况下,这会产生相当大的问题,而产权理论可以更好的解释说明这些问题。
2.2.3 内部控制人理论
内部控制人主要是指,在目前国企中的经营方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或者说是实际控制权)相分离,相当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别在所有者和经营者手中,在企业长此以往的经营中,经营者实际上管控着公司的经营与生产,导致“内部控制人”问题。
“内部控制人”问题在控制权的解释说明上与“内部控制”游戏有相同的含义,都是为了确保企业组织在运作效率和生产效率高效运营,保证财务报告可靠以及遵循企业运行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之内,从而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的目标。所以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本质上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实际的控制权在经理人,所以企业的所有者在企业的管理上存在缺位。但同时,由于经理人在企业经营中承担着主要的管理任务和主要经营风险,以目前的评价机制不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所以就会导致经理人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得回报,这直接削弱了企业的内部实力,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图 2.1 AHP 基本原理
图 2.1 AHP 基本原理
........................

第三章 L 国有房地产公司混合所有................17
3.1 L 国有房地产公司概况........................17
3.1.1 L 国有房地产公司基本情况..............17
3.1.2 L 国有房地产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18
第四章 L 国有房地产公司混改后评价体系构建.........................27
4.1 评价原则.........................27
4.2 L 国有房地产公司混改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8
第五章 L 国有房地产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后评价案例分析................................37
5.1 指标参数的确定..............................37
5.1.1 评价指标权重量化方法........................37
5.1.2 评价指标打分赋值.....................37

第五章 L 国有房地产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后评价案例分析

5.1 指标参数的确定
关于 L 国有房地产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后评价的调研数据主要有两类: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于定量指标进行趋同性分析,使之具有相同的趋同性,然后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于定性指标,采用专家区间打分法,具体是邀请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对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在 0~1 之间取区间数,分度值是 0.1。
5.1.1 评价指标权重量化方法
专家区间评分法是邀请 12 位专家,对 22 个定性研究指标进行区间评分,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然后对专家打分进行频数和频率统计,进行平均化处理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
根据混合国有制改革评价指标体系可知目标层指标有 4 个,改革过程评价指标层指标共有 3 个,要素层有 13 个;效益效果评价指标层有 2 个,要素层有 7 个、影响评价指标层有 2 个,要素层有 6 个、;可持续评价指标层有 2 个,要素层有 7 个;综合评价是所有要素层指标的综合评价值。计算目标层、指标层和要素层的公式分别是;公式一、公式二和公式三。
图 3.1 L 国有房地产公司组织结构图
图 3.1 L 国有房地产公司组织结构图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文首先进行文献梳理,明确研究问题理清研究的理论基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后评价体系,通过对 L 国有房地产公司进行实际评价,评价结果判定 L 国有房地产公司混改的成功程度,并对评价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结论为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对 L 国有房地产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评价发现,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会及时的补充资金来源,以及从生产效率、管理制度以及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
第二,纵观 L 国有房地产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它的核心问题就是非国有资本进入企业,重新调整股权结构。股权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企业总体生产效率和运行效率,以及可以进行科技创新来开发新的业态。
第三,经过对案例的分析,L 国有房地产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在公司治理上存在几点问题:(1)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3)监事会缺乏保障性与有效性;(4)经营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5)缺乏对改革过程系统性总结;针对 L 国有房地产公司混改后的不足提出优化建议:(1)进一步完善股权结构方案;(2)推进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3)提高监事会治理的保障性与有效性;(4)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5)探索和规范职工持股制度。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