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税差异、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审计收费
时间:2018-10-11 来源:51mbalunwen.com
本文是一篇会计学论文,会计学主要是由会计学原理、专业会计学和会计发展史组成。专业会计学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按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会计知识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司分为工业会计学、农业会计学、商业会计学等。(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会计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0 年我国颁布了《关于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的暂行规定》,目的在于让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让本土所“走出去”,至 2013 年底所有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实行了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务所此次的改革不仅仅是组织形式上的变迁,其面临的法律责任也发生了改变。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务所中每个合伙人都可能承担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蒋尧明,2013),合伙人不仅会因自身原因导致的审计失败承担无限责任,还会因其他合伙人的审计失败而承担有限责任,所以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能否充分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以减少因审计失败而承担的经济赔偿损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在我国 2010 年颁布的《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中对事务所进行审计定价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务所需要充分考虑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已有的研究发现会税差异中蕴含了盈余管理和避税的信息,研究结果认为,会税差异产生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分离,但影响会税差异大小的原因却不仅仅是制度因素,企业的盈余管理和避税行为也会引起会税差异的增大。Mills 和Newberry(2001)认为会税差异的大小不同,所包含的信息量也不同,他的研究发现具有大额会税差异的企业比具有小额会税差异的企业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并且相较于具有小额会税差异的企业,具有大额会税差异的企业多是一些盈利状况较差的公司。我国学者戴德明、姚淑瑜(2007)以美国安然公司 Tanya 项目为例分析了会税差异和税收规避行为的关系,研究中认为当会计准则和税法趋于一致时,企业若想通过盈余管理虚增利润,其相应的应纳税所得额会不可避免的增加;若想通过税收规避行为虚减应纳税所得额,那么相应的其利润会不可避免的减少。但当会计准则和税法不一致时,盈余管理可能不会引起应纳税所得额的变化,同样税收规避也可能不会引起会计利润的减少。由此说明会税差异包含了税收规避和盈余管理的信息,也就是说会税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审计风险。以此为切入点,钱春杰和周中胜(2007)最早研究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二者选取了 2002 年至 2004 年沪深两市 2497 个上市公司样本,其研究结果发现,会税差异越大审计收费越高,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审计师的行为说明会税差异会带来更高的审计风险,这种行为表现为更高的审计收费和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因此,会税差异对审计收费是有一定影响的。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的相关关系。首先,检验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其次,根据第一个研究假设的结果,在研究中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引入探讨,检验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是否缓解了注册会计师对会税差异中蕴含的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担忧。最后,根据机构投资者的稳定性,将样本分为“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样本组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样本组,分别检验两种类型机构投资者对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二者正相关关系的缓解作用是否存在不同。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会税差异影响因素、审计收费影响因素、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果以及三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文献,在总结并评述前人的研究结论后,发现研究的新视角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其次,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的作用机理,并对这三者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再次,收集了充足的样本数据,对会税差异、机构投资者、审计收费等主要变量进行度量,设定研究模型并定义变量,对提出的三个假设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在完成文章主检验的基础上,通过更换时间范畴、改变主要变量的度量方法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从而增强本研究的可信度。最后,总结本文的研究结果,分析研究结果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并根据研究结果所指向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2 文献综述
本文研究的是机构投资者的持股行为对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相关关系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会税差异影响因素、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治理效应、审计收费影响因素以及三者相关性理论的回顾与总结,将结果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
2.1 会税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会税差异产生的背景是会计准则和税法相分离,具体表现在应税收益与企业损益二者的计算口径不同,应税收益以税法为基础,而企业损益以会计准则为基础。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发现制度差异在会税差异大小影响因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anzon 和 Plesko(2002)选取了一年的公司数据研究会税差异大小及产生原因,研究过程中对企业规模、境外收益进行了控制,考察制度和经济因素对会税差异的解释程度,结果表明制度和经济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会税差异,并且认为税收规避行为也可能会对该差异产生影响,但未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在Seidman(2010)的研究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他们运用 1993—2004 年公司数据,研究会计准则、税法变化以及宏观环境对会税差异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会税差异的解释力度最大,达到 50%。我国的经济市场环境有着自己的特点,尽管如此,制度因素对会税差异大小的影响仍然很明显。戴德明和姚淑瑜(2006)运用我国 2002—2004 年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数据定量测算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得到会税差异的数据并分析了差异的来源,研究发现大约有 60%的差异是制度因素导致,这种结果表明会税差异大部分是由于制度因素所导致,也存在其他非制度因素的作用。盖地和孙晓妍(2012)运用财务指标和在财务报告中不能被量化的非财务指标对会税差异的成因进行全面分析时,发现 2005 年前后上市公司的会税差异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在 2006 年以后每年数据有较大波动,并在文中表明该现象是由于我国在 2006—2008 年这三年间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较大变化。
.........
2.2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效果研究
股东积极主义认为机构投资者具备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意愿和条件,机构投资者具有强大的信息挖掘技术、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拥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队伍等自身优势,大规模的持股使得机构投资者在股东大会中取得话语权和投票权,与此同时带来了“套牢效应”,而抛售股票会带来股票的流动性损失,即“割肉成本”(仲继银, 2000)。如果机构投资者想要获得更高的投资报酬,那么机构投资者就需要注重企业的长期价值增值,为此需要积极参与治理而不是做“旁观者”。因此,机构投资者具备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并且有意愿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去(叶松勤、经长,2013)。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机构投资者投资得到政策上的鼓励开始,机构投资者投资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此他们不再是“用脚投票”,而是更加积极的行使股东权利对公司进行治理。Boyd 和 Smith(1996)认为机构投资者最大优势在于具有大股东所不具备的外部独立性,可以弥补大股东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即使在单个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时,也可以与其他机构投资者协作来提高对企业的监督,解决了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激励不足的缺陷。Kanplan 和Stromberg(2001)研究认为机构投资者比一般投资者更有动力去参与公司治理,以此获得高额的报酬,所以机构投资者的持股份额越高公司的业绩越好。Mitra和Cready(2005)、Mouna Njah 和 Anis Jarboui(2013)、梅洁和张明泽(2016)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持股比例越高盈余管理越低,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利于减少管理层的违规操纵,是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治理的表现。李向前(2002)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研究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中所需要的条件,他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监督成本以及对价值的改善状况是决定其是否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条件。当机构投资者具备相应的治理能力并且积极参与公司治理,预计其参与能带来够企业价值增长,机构投资者才有动力对企业进行进行监督和治理。唐盛培(2006)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他认为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方面的专业性使得公司的信息暴露在机构投资者的面前,迫使管理层去改善公司的治理。证明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具有间接的作用。杨宝和袁天表(2014)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有效的缓解现代企业的两类代理问题,机构投资者的存在也能对公司的盈利分配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得上市公司在加大盈利分配力度的同时有效的抑制盈利分配过度,说明机构投资者发挥了监督治理的作用。吴良海等(2017)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会计稳健性、企业投资效率三者关系,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增强企业会计稳健性、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从而证明了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
3 会税差异、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审计收费的基本理论 ..........17
3.1 会税差异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17
3.2 机构投资者的概念、分类及治理效应 ........20
3.3 审计收费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23
3.4 会税差异、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审计收费的作用机理 ........24
3.5 会税差异、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审计收费的理论基础 ........27
4 会税差异、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审计收费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4.1 会税差异对审计收费相关性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4.2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相关性作用..........32
4.3 不同性质机构投资持股对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 .....33
5 研究设计.....35
5.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35
5.2 主要变量的定义............35
5.3 模型构建............36
5.4 实证结果分析 ...........39
5.4.1 描述性统计.......39
5.4.2 相关性分析.......41
5.4.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42
5.5 稳健性测试.........46
5 研究设计
5.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 2011—2015 年全部 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达到研究目的进行了以下筛选:(1)剔除了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存在行业特殊性;(2)剔除了所得税费用小于等于 0,利润总额小于等于 0,应纳税所得额小于等于 0 的企业;(3)剔除非整合审计的上市公司,因为整合审计已是大势所趋(根据 DIB 数据库数据显示,2011—2015 非整合审计 A 股上市公司数分别为 14、22、35、38、33 家),非整合审计的审计收费不具有代表性;(4)剔除主要数据缺失和 ST 的企业。最终,得到 5384 个公司样本。另外,我国 2010 年颁布了《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对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定价方面做出了规定,故本文选取了 2010 年以后的样本。本文所使用的企业所得税年末税率来自 WIND数据库,上市公司是否实施整合审计的数据来自 DIB 数据库,其余财务数据以及相关财务指标均来自 CSMAR 数据库查询系统,本文所采用的统计软件为 Stata 12.0和Excel2010。为消除异常值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1%和99%分位的 Winsorize 处理。
........
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 2011—2015 年全部 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会税差异、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首先,根据会税差异所蕴含的信息作为依据,探究会税差异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其次,根据机构投资者区别于个人投资所具备的优势,探究机构投资者对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相关性的作用。最后,根据不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对公司治理产生的作用具有差异,探究了不同性质机构投资者对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相关性的作用。本文在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三者的关系进行梳理并进行理论分析之后,分别提出了三个假设,在对模型和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后得到了以下结论:
(1)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即会税差异越大,审计收费越高。在通过对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后,发现会税差异(lnbtd)与审计收费(lnfee)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初步验证了会税差异对审计收费的正向影响,与假设1的预期一致。进一步通过对模型(1)进行OLS多元回归后发现会税差异(lnbtd)的回归系数为正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证明了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参考了会税差异中所蕴含的盈余管理和避税信息,会税差异越大,意味着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和避税的可能性越大,那么该公司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概率越大,因此注册会计师会提高审计收费中的审计风险溢价。此外,通过在模型(1)中加入滞后一期的会税差异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同样印证了假设1的预期。
(2)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升高而降低。在通过对机构投资者相较于个人投资的优势进行分析后,将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作为调节变量,对模型(2)进行OLS多元回归,回归结果显示会税差异(lnbtd)与审计收费(lnfee)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交乘项(inst*lnbtd)与审计收费(lnfee)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作为调节变量对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的正相关关系起到了抑制作用,与假设2的预期一致。此外,在稳健性检验当中,本文选择某一种机构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基金)替代全部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显示,交乘项(inst*lnbtd)与审计收费(lnfee)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的高低能够对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起到抑制作用,再一次验证了假设2。
..........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