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国际贸易 > 正文

中国农产品企业国际贸易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

时间:2018-03-28 来源:51mbalunwen.com作者:lgg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范畴,主要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等。(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国际贸易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经济合作越来越普遍,国际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国企业因此越来越关注全球市场。最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度不断增加,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在全球农产品出口方面位居第五位。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度达 310.3 亿美元,此后逐年递增。关于支农惠农的“一号文件”出台后的十年内,自 2007 年至 2016 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由 370.1 亿美元提升到 726.1 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 10%。商务部进行的农产品出口规划提出,至 2020 年农产品出口额度将实现 950 亿美元。同时,我国的支农惠农政策正在推行,农民和农产品企业从中受益,相应的产品竞争力也在增强。与以往文件相比,“一号文件”不仅继续要求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提出一系列扶持措施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而且首次提出要“加强对大宗农产品进口的调控和管理,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内生产和市场稳定”,更加强调全面掌握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调控的主动性。2013 年 9-10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合称“一带一路”,并已升至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得到了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为我国经贸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随着世界经济的交融程度不断加深,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国际性的大型农产品企业踏入中国,他们的出现给我国农产品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与高科技的生产技术,能够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规范化,然而,这也导致我国农产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显著优势,但是龙头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却处于劣势地位,其生产规模过小,产品质量较低,普遍缺乏品牌意识。加之行业协会的协作机制不到位,导致内耗过大,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采取低价策略,损伤了自身的长远利益。这些状况都影响了我国农产品企业选择国际化发展的模式,本文将重点研究农产品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从而为我国农产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研究将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农产品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并依据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理论意义来自于对现有进入战略分析理论的综合,对传统研究思路的补充和延伸以及对我国农产品企业目前所处动态情境的关注。理论价值具体体现在:首先,许多关于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研究只是宏观地分析了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且集中于研究发达国家或地区,从发展中国家某一具体行业角度出发的研究很少,尤其是针对农产品企业的研究更少。本文从中国的农产品企业入手,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企业国际化进程,拓宽了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研究的领域。其次,对于农产品企业来说,其在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自身的状况,深入分析其内外环境,从综合角度进行决策。但是以往的研究视角具有局限性,不能全面地体现出企业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客观状况。另外,以往的研究偏重于理论探讨,缺乏系统的实证,本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丰富和完善企业国际市场进入的理论体系,研究结论更为可靠。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上世纪六十年代,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这一问题才开始引起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Horst(1972)的研究成果中,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他指出企业在提升自身国际市场整体竞争力的过程中,其分支机构的出口以及生产都会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他的研究成果中,对美国本土企业通过分支结构在加拿大市场中的销售、生产数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证分析,认为海外市场关税是导致利用分支结构代替出口最为根本的原因。而在国外市场进入模式方面,Hirsch(1976)的研究成果极具代表性,构建的出口或者自身所有权优势模型,为相关问题的审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而在 Rugman(1979)等人的研究中,则进一步拓展了 Hirsch 所提出的审定模型,认为 FDI 和许可证这一对选择,在某种情形下也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出口和许可证的选择。之后,在这个方面开始出现了两种非常关键的理论模式,即成本交易法及折衷理论,它们对后续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交易成本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产品最小化和价值增加链条的关系原理,对国际市场中的经营行为进行了分析,以理论强调产品变数这一特征对开展相同领域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让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经营和发展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AgarwalandRamaswami,1988)。而针对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问题,也同样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 Dunning 所发表的一文中,创造性的给出了折衷理论。该理论将当时较为流行的集中国际经营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整合。该理论中,认为东道国特有因素、内部化因素以及所有权因素,都会对国际经营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中,东道国所特有的因素,涵盖了区位熟悉情况以及国家风险两个方面的内容,这对于国际贸易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Hin,HwangandKim,1990);而内部化因素以及所有权因素则更为关注行业或者企业所有的变数。虽然在现有研究成果中,普遍认为后两种因素的本质和交易观点基本相同,但是上述第三个组成部分所强调的明显是国家特有因素在国际经营行为中所具有的影响能力。Ramaswami(1992)发表的论文中指出,许可证贸易型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其所有权特有因素以及内部化因素直接影响着其在国际市场中的进入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对折中理论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
 
2.2 国内研究综述
从整体上来说,虽然当前阶段我国专家、学者也同样从行业角度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但是形成的理论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当然,其中也同样有一系列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如张一驰(2008)发表的论文中,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对国外先进理论做出了评述。而在许晖(2009)发表的论文中,则重点分析了欧洲农产品在中国市场进入过程中,影响其进入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农产品在欧洲市场中的进入问题给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孔新川(2010)的研究成果中,系统的分析了我国浙江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具体竞争模式。鲁桐(2011)所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对我国家庭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进入模式问题做出了分析,认为民营企业当前整体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较低是不争的事实。直接出口作为主要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整体风险较高,并且需要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证明了我国相关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仍然较低。刘斌(2011)的研究成果中,则突破了西方专家学者的研究框架,提出了早期模式和晚期模式两种不同的进入模式。通过对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对比分析,给出了较为完整的理论研究成果。
.........
 
第 3 章 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及其选择依据............9
3.1 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9
3.1.1 非权益模式........9
3.1.2 权益模式............9
3.1.3 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特性比较.......10
3.2 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依据......... 10
3.2.1 所有权优势......11
3.2.2 区位优势..........14
3.2.3 内部化优势......16
3.2.4 母国推力优势..............11
3.3 农产品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17
3.3.1 农产品企业的特点........ 17
3.3.2 农产品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19
第 4 章 农产品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24
4.1 概念模型构建............24
4.2 实证分析........25
4.3 本章小结..........38
 
第 4 章 农产品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4.1 概念模型构建
农产品企业本身具有进入国际市场风险大、价格操作选择余地有限、决策具有偶然性和进入模式选择被动等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导致其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与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制造业企业存在很大不同。农产品企业在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缺乏国别专有知识,对国际市场的政治条件、法律制度、消费者的习惯偏好等因素不熟悉。这可能给农产品企业的经营造成很大的风险。所以进入风险可以作为企业选择权益进入或非权益进入的关键因素。当风险太高时,企业就会选择退出国际市场。比如像伊拉克和阿富汗等经常发生战争的国家,企业会选择退出。如果进入风险较高,企业往往选择非权益模式进入目标市场。比如,对伊朗和南斯拉夫这样政治稳定性不强、购买力较低的国家,企业一般选择了贸易方式而不会在这样的国家建立工厂。在选择非权益模式进入后,如果农产品企业具有技术或品牌优势等所有权优势,且可以防范核心技术被扩散出去等风险,则企业可以进一步选择契约模式进入目标市场。否则企业只能凭借目标国区位优势以出口方式进入。如果进入的风险较小,企业就会在目标市场进行权益投资,为发挥内部优势而选择合资方式;在母国推力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企业会选择收购和独资的模式。
.........
 
结 论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农产品企业本身具有进入国际市场风险大、价格操作选择余地有限、决策具有偶然性和进入模式选择被动等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导致其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与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制造业企业存在很大不同。
(2)农产品企业在国际市场进入时采用递进决策模型选择适合的进入模式。递进决策法将企业会因为时间或者经济因素所约束而无法完整搜集国际市场信息这一特点纳入重点考虑,从而为企业归纳简化决策时的考量因素。从企业运营的根本出发点——控制成本来看,递进决策法优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传统方法。然而事实是很多大规模企业也未必有充足的时间供决策者对相关市场信息进行搜集,这就意味着企业可以首先采取递进决策法将决策进程的偶然性和复杂程度进行弱化,最后用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传统方法分析影响因素并选择恰当的模式。
(3)农产品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是否具有所有权、区位、内部化以及母国推力四个方面的优势,并结合递进决策模型选择市场进入模式。区位优势明显的企业在目标国进入风险较小的情况下采取独资模式最能发挥自身优势,否则采取出口模式;对于内部化优势明显企业来说,合资进入模式最能为企业带来效益;而收购进入模式则是最适合母国推力优势明显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选择;所有权优势明显的企业随着公司日后发展,采用契约进入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潜力最大。
..........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